陸銘:大城市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解決集聚

編者按:

我們再次描繪城市理想的模樣。


德國詩人荷爾德林對人類的生存環境有一個理想的表達:“人充滿勞績,但仍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崩硐胧菈粝牒同F實的交匯點。理想之城是能夠容納偉大事業與詩意生活的棲息地。

當我們攤開畫布,理想之城的景象悠然而現。市民居有其屋,寬敞明亮;街道整潔通暢,兩旁綠意盎然;學校大門敞開,孩子上學無憂;醫院無需掛號排隊,醫生可以安靜地治療病人;商品琳瑯滿目,食品營養健康……

在接下來的數個月,讓我們繼續關注城市,關注城市如何在美好的生活中演變與運行。我們既關注那些宏大的國家議題,也關注創造美好的微小之處,去凝視城市里人潮洶涌的購物城、清風撲面的公園、活力四射的足球場和人們說著笑著、鋪滿帳篷的大草坪。

2022年全新啟航的《理想之城》專輯,讓我們透過學者的眼睛,觀察城市的變遷圖景。
治理城市病不是要治理人口。

責任編輯:戴春晨

當前,工作和就業機會不再是城市吸引力的唯一解,中心城市的人口聚集出現了分化。中國城市正在發生從“以事業留人”到“以生活留人”的轉向。哪種類型的中心城市將成為未來贏家?

陸銘是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南方周末城市(區域)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2020年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陸銘是九位現場發言專家之一。作為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他長期思考中國城鎮化問題。在新近出版的《向心城市》一書中,提出城市和諧、宜居與活力兼得的解決方案。近日,他接受了南方周末專訪。

陸銘認為,隨著中國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以及消費群體的代際變化,服務消費的增長將變得十分強勁。由于服務具有本地化和規?;奶攸c,“哪里的生活質量高就會吸引更多的人住下來”。

如他在新出版的《向心城市》所言,大城市要解決人口集聚帶來的問題,而不是解決集聚。關于城市活力、宜居、和諧的關系問題,他認為,不應簡單以控制人口數量來增強城市宜居性,他建議應該客觀面對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趨勢,通過消除戶籍身份造成的待遇差別來實現城市生活的和諧與包容。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受訪者供圖/圖)

“以生活留人”

南方周末:你在《向心城市》一書中提出,以前的城市強調“以事業留人”,而未來更重要的將是“以生活留人”,這是否可以理解為中國城市發展出現的新變化?

陸銘:我所說的“以生活留人”,是因為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正好處在人均GDP1萬美元左右的水平。在發達國家的經驗里,當跨過這個階段以后,收入水平持續提高會帶來消費在GDP中所占比重持續上升,而且更重要的是服務消費增長會非常強勁。

當人們對服務消費和生活質量的需求提升的時候,哪里的生活質量高就會吸引更多的人住下來,并且在當地生活和工作。

人們對生活質量和服務消費的需求是社會總體趨勢,但是的確會有代際差異。相較而言,年輕人的遷移性會更強,在就業地和居住地的選擇上還有很大的可能性。對服務消費的綜合需求更加強勁和多元化。年輕人從20歲、30歲再進入到40歲,會逐漸成為消費主力人群,而這個趨勢將會驅動中國未來20年的變化。所以我們現在講到的向心城市的趨勢,就是由代際的變化,加上整個中國經濟發展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木吾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