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增長3.4歲,人均預期壽命變化潛力何在?
過去幾十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的主要貢獻來自嬰兒死亡率的降低。老年期壽命延長將成為促進人均預期壽命增長的主要動能。
健康老齡化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徑。其中,適老化改造可以顯著提升老人自主生活的能力。
責任編輯:曹海東
老年期壽命延長將成為促進人均預期壽命增長的主要動能。
“十年間,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74.8歲增長到78.2歲,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躍升?!?022年9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李健在“中國這十年”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人均預期壽命指新出生嬰兒預期可存活的平均年數,《“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制定的目標是在2030年達到79歲。在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公布的《世界衛生統計》中,人均預期壽命一直是一個重要的統計章節,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衛生健康發展水平。
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未來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長仍有較大潛力,主要體現在老年期壽命的延長,全社會對與之相伴的老齡化問題也應未雨綢繆。
增長動能切換
“過去幾十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的增長的主要貢獻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