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援烏克蘭“三板斧”丨智庫視點
責任編輯:姚憶江
俄烏沖突從爆發至今,已經過去了半年多的時間。北至哈爾科夫州,南到赫爾松州,烏克蘭幾乎大半國土都經歷了戰火的洗禮。到目前為止,這場沖突尚看不到結束的蹤跡。
俄方曾經有一個說法:雖然在烏克蘭戰場,直接交手的是俄羅斯與烏克蘭的軍人,但實際上以美國為首,北約各國以及歐盟各方,早已用另外一種形式下場搏殺。各種各樣的美國及歐洲各國制造的武器,在俄烏沖突前線,可謂比比皆是。
其中,美國援助的武器最為醒目。
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軍工技術水平在全世界范圍內來說也是最先進的。俄烏沖突爆發前,美國政府就開始以武器援助的形式來強化烏克蘭軍隊的裝備實力。2月24日戰爭爆發以后,美國政府更是加大了援助武器的力度。
美方希望憑借先進的武器,讓烏克蘭軍隊在戰場上贏得主動,從而實現對俄作戰的勝利。對援烏武器的型號與種類,也做了精心的挑選,針對烏軍作戰能力的痛點,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多種型號和類別的武器。
俄烏沖突更像一場有坦克支援的輕步兵部隊之間的對決。多年以來,在俄羅斯防務展會上展出的諸多精確制導武器,似乎并沒有被俄軍用于作戰,或者其作戰效果并沒有廣告宣傳冊上那么搶眼。
反觀美國支援給烏軍的多種先進武器裝備,倒是出了不少風頭。
“標槍”直擊弱點
“標槍”反坦克導彈很早就進入烏克蘭軍隊的裝備序列。自2014年俄羅斯執行對克里米亞的特別軍事行動之后,美國就開始援助“標槍”給烏克蘭。烏克蘭每年的閱兵式上,美制“悍馬”裝甲車都要頂著“標槍”走上一圈。一開始,其裝備數量并不大。
在面對2022年的沖突時,烏軍當時裝備的“標槍”肯定是不夠用的。但就是這幾十具“標槍”發射器和數百枚導彈,已經讓頓巴斯的東烏民兵寢食難安了。
就在沖突爆發前,東烏民兵裝備的T-72主戰坦克就被民眾拍到在炮塔頂部裝上了金屬格柵,并壓上了沙袋。這么做的目的是,防止“標槍”導彈采用經典的攻頂模式來攻擊自己。
但沖突爆發后,實戰證明這一預防措施并不管用。安裝金屬格柵的坦克,照樣會被“標槍”導彈擊穿,炮塔殉爆,車體炸裂。
“標槍”反坦克導彈是二戰后第三代反坦克導彈,采用先進的紅外制導技術,導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