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田野保留一份野性:為何埂上沒有五彩花,叢中不見小青蛙?
我一向認為,具有野性的農田才是最美最健康的。所謂的野性,就是動植物的生長是依靠自身的規律和節奏,它們的性狀和形態是天然的。一年四季,她沐著陽光,冒著暑氣,吹著秋風,蓋著雪花。
責任編輯:溫翠玲
家鄉正開展環境美化工程,決定拆除塑料大棚,恢復露天式農田。攝于2022年5月。錢琴燕/圖
目前,我們村正在進行環境美化工程。由于工程附近的幾個蔬菜大棚破壞了鄉村的自然風貌,村里于是決定拆除大棚,重新恢復成露天式的農田。
此情此景,不由得讓我生出許多感慨,回憶起以前那多姿多彩的田野。小時候的田野,是一個到處是花草和昆蟲、小動物的世界。春天時,我和小伙伴們一起撲蝴蝶,采桑果;夏天時,和小伙伴們一起下河摸蚌蜆、螄螺,抓螃蜞;秋天時,和小伙伴們一起撿稻穗、煨山芋;冬天時,和小伙伴們一起放茅柴,敲冰塊,留下了多少美好的記憶啊。
那時候的田野,是由藍天、白云、清水、綠苗、桑田、西瓜、香瓜、飛蟲、黃花、青蛙、水渠、町岸、魚蝦、蜜蜂、知了、翠鳥、刺猬、野雞、藥帽、蘆花靴、油紙傘、蒲帽……交織而成的,是可以混跡其中,樂而忘返的。
及至長大,從高中寄宿開始,我就慢慢離開這片土地了。本村的年輕人,或經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