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交公積金的實質是什么?不能簡單解讀為“讓農民加杠桿”丨快評
龍港農民交公積金的實質是:一個沿海富庶地區有那么一群人,稱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也好,稱農民也好,其實只是一個身份標簽,以馮氏夫婦為例,他們或經商,有辦廠,本來就有“相對穩定的還款能力”,如今交半年少量公積金就能獲得相當于繳費百倍的低息公積金貸款。站在公積金貸款機構的角度看,他們本來就是優質的借款人,如今通過交公積金可以定向獲得低利率融資資格,并定向用于買房、修房或裝修。
責任編輯:辛省志
龍港農民繳公積金有新進展了。2022年9月9日,龍港市華中經濟合作社首批50位社員辦理繳住房公積金手續。程序上,龍港規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申請辦理公積金,需經社區、農業農村部門審核。當天,首批社員通過審核后,由溫州公積金中心龍港分中心和龍港農商銀行上門予以開戶。
顯然,雖然同為繳公積金,但城鎮職工同龍港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或曰農民之間有一個最大的差異。前者真是“繳”,繳納是強制性的,由不得你不繳,當然你可以貼著最低費率繳。后者只是“交”,是自愿性的,想交就提申請,不想交也沒問題;當然一旦選擇了交,你就自愿選擇了“被強制”,公積金提取及使用肯定不如在商業銀行開設的個人賬戶那樣自由。
中國的公積金制度學自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制度,從名稱上也可以看出聯系。只不過,前者只限于住房,后者是融養老、醫療于一體的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