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電影的人視電影如生命,戈達爾卻視生命如電影
沒有戈達爾,也就沒有好萊塢的昆丁·塔倫蒂洛和香港的王家衛。永遠戴著墨鏡的王家衛是戈達爾的追隨者甚至模仿者,雖然他本人從未承認。
責任編輯:劉小磊
2022年9月13日,法國導演戈達爾以安樂死離世,享年91歲。
上世紀下半葉的重要文化符號、法國導演戈達爾(Jean-Luc Godard,港譯高達)離世,西方媒體以顯著的篇幅報導。美國《紐約時報》的標題是“敢于創新的法國新浪潮大將壽終,享年91歲”(Daring Director Who Shaped the French New Wave Dies at 91)。英國《衛報》的標題是“法國新浪潮巨匠仙逝,享年91歲”(Giant of the French New Wave Dies at 91)。這樣說不算不靠譜,也符合“不說死人壞話”的美德(Never speak ill of the dead)。問題是法國電影的新浪潮(Nouvelle Vogue)在上世紀60年代末期已經灰飛煙滅,但戈達爾幾乎在死前一刻還在拍電影。說他是新浪潮大將和巨匠是以偏概全多于蓋棺論定。我覺得配得上戈達爾的標題是“他比他的傳奇活得長”(The Man who Outlives his Myth)。
這話怎說?人死不一定如燈滅,也可以像星星一樣最后一次燃燒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蓁蓁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