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茨基金會報告:亟須培育更有氣候韌性的農作物
“氣候變化是農業發明以來對糧食生產的最大威脅?!?br />
如何適應氣候變化,成為糧食育種的重中之重,比如培育更加具有氣候韌性的“綠色超級稻”。
責任編輯:曹海東
中國專家和當地農民在阿布賈的“幫助西非國家建立水稻種業體系”項目示范種植點。2022年旱季,尼日利亞四個示范點種植的兩個水稻品種全部獲得豐收。尼日利亞,阿布賈。
難以忍受全球熱浪的不僅是人,農作物也同樣如此。
例如玉米,它也對氣候變化十分敏感。當溫度超過30攝氏度時,玉米的生長開始出現問題——授粉和光合作用雙雙放緩。而且,每日溫度每超過30攝氏度一度,玉米產量至少減少1%,如果有5天的溫度達到35攝氏度,那么作物產量將損失25%。
上述文字很有可能成為現實。北京時間2022年9月13日上午,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下稱蓋茨基金會)發布的第六份年度《目標守衛者報告》做出了如下預測:
到本世紀20年代末,非洲有30%的玉米作物將面臨這樣的生長條件,同時其他所有食物來源,無論是作物,還是牲畜,無一例外都將面臨這一情況。預計到2030年,非洲將增加3200萬饑餓人口,嚴重的氣候壓力是造成這一狀況的首要原因。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