俳句的樂趣
近年在俳壇頗有名的俳人長谷川櫂說:俳句是實踐的文藝。怎么實踐呢?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親口吃吃唄,非也,乃是去梨園——句會。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15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日本江戶時代最著名的俳句詩人松尾芭蕉(1644-1694)。
如今詩人多。我周圍就有好些人寫詩,發表的地方也挺多,還常有榮獲什么獎的。日本文豪夏目漱石說過:“用不著作的時候也作詩,唯一的辯解僅限于或者以詩為業,或者能作出別人模仿不來的詩?!痹娙硕嗟挂膊豢膳?,可怕的是現在人人都是評論家,詩評家一多,可就分不清詩的好壞了。
日本的俳句也是詩,但和我們認識的詩,譬如一些人愛作的漢俳,大大的不同。有人說俳句是結社文藝;所謂結社,除了影視中的秘密結社,通常指俳句的結社,即俳句團體,大概也屬于文化人類學所定義的實踐共同體(community of practice)。語言學家外山滋比古傲然道:“俳句結社在世界上不見其類。沒有結社就沒有俳句的發展。俳句這種短詩型文藝成長需要結社的土壤,不要因為它是結社文藝而心虛?!辈诲e,俳句結社植根于日本當傳統維持的師徒制度及觀念,不僅不必心虛,而且應該有底氣。
這事還得從俳句的出處說起。
【一】
話說英國漢學家亞瑟·韋利英譯和歌,大嘆詫曰:“長久被短歌束縛的日本歌人受不了這種限制而嘗試增加字數也并不可怪,但事實相反,他們選擇了更少的字數,即俳句的形式?!倍谈韬唾骄涫侨毡镜膫鹘y詩型,類似我們有律詩和絕句。短歌大約成型于8世紀,《萬葉集》收載的和歌有九成是短歌形式:三十一個音節,節奏五、七、五、七、七。俳句的原型可上溯至14世紀中葉,由十七個音節構成,節奏分作五、七、五。事實上日本人在選擇俳句之前,效仿中國的聯句先是把短歌加長??赡茏髂伭硕谈?,于是兩個人湊趣,一人作前半的五七五,另一人接著作后半的七七,合作一首,這就是連歌(短連歌)。初心是游戲取樂,盛行于平安時代。參與的人增多,歌越連越長(長連歌),鐮倉時代多連成百韻。追求和歌的古典感覺,風雅的連歌形成主流,室町時代發展到鼎盛。以滑稽(俳諧)為能事的支流另立山頭,叫俳諧連歌,近代改稱連句。用國文學家小西甚一的話說:“干連歌不干的就是連句?!苯瓚魰r代連歌被幕府當作御用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