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防疫,一手拼經濟 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產業規上工業企業100%復工
9月16日,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區生物醫藥產業復工復產的規上工業企業55家,規上工業企業復工率100%,整體產能釋放率近90%。
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負責人表示,“8·25疫情以來,我們按照四川省、成都市及高新區相關部門關于應對疫情工業企業穩產保產閉環生產工作要求,指導轄區27家生物企業在‘防疫泡泡’模式下持續生產,全面打通企業防疫物資、核酸采樣、物流保障等痛點堵點,產能釋放率達80%。9月15日,我們迅速有序組織企業復工復產,隨著生物醫藥研發服務類企業復工復產全面加速,‘拼經濟’隊伍正不斷壯大。”
“高新造”醫療物資助力一線防疫工作
成都“8.25”疫情以來,本土多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迎難而上、展現擔當,積極做好防疫醫療物資穩產保供。其中,邁克生物、瑞琦醫療、普什醫塑等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在閉環期間,防疫類產品產能釋放近200%,突破產能新高。
邁克生物相關負責人介紹,閉環生產期間,公司一線生產保障人員500余人,分子車間24小時不停轉,產量可達每日200萬人份,混采可檢2000萬人以上,物流組共計發送專車93次,出庫420余萬盒試劑。
同樣的,作為一家在醫學標本采集領域深耕20多年的行業領軍企業,瑞琦醫藥在安全防護條件有保證的前提下,全天候開足馬力,生產核酸檢測所需的病毒采樣管。目前生產的包括單采、5人混采、10人混采、20人混采產品,日產能滿足超1000萬人次核酸檢測需求。
據了解,自8月25日以來,瑞琦醫療已為成都市供應能滿足超過1.5億人次核酸檢測需求的產品。
瑞琦醫療、普什醫塑、新健康成3家高新區企業在閉環期間生產供應了將近2億人份的核酸采樣管,占本輪疫情以來全市需求量的50%。
此外,成都高新區多家防疫醫療物資生產企業都在“防疫泡泡”模式下,開足馬力鉚勁生產口罩、消毒液、防護服等產品,助力一線疫情防控。
多個產品獲批 競逐上市不間斷
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區內企業威斯克生物、三葉草生物的新冠疫苗研發生產腳步卻從未停止,多家生物醫藥企業傳來產品獲批、企業上市好消息。
8月,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正式啟動關于評估不同技術路線疫苗加強免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臨床研究試驗的獲批工作,威斯克生物和三葉草生物重組蛋白疫苗獲選本次臨床試驗的試驗組疫苗。
9月1日,威斯克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Sf9細胞)接受國家藥監局藥品注冊現場核查暨GMP符合性檢查啟動會舉行。在成都全員核酸期間,企業近70名員工閉環生產,為新冠疫苗藥品注冊現場核查暨GMP符合性檢查做充分準備。
9月5日,由成都西嶺源藥業與成都倍特藥業合作開發的碘普羅胺原料藥,通過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CDE)技術審評;此外,碘普羅胺注射液獲國家藥監局藥品批準,首仿過評,這也是該品種在全球范圍內首次仿制藥獲得官方認可。
據悉,碘普羅胺被廣泛應用于血管造影、關節造影、尿路造影、子宮輸卵管造影及CT增強對比等影像檢查,是FDA唯一指明可用于新生兒的CT造影劑。
9月6日,賾靈生物1類新藥ZL-82片獲國家藥監局批準開展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試驗。8日,企業首席科學家兼董事長帶領華西國重團隊成員6人申請項目獲得了202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此外,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穩步推進企業上市進程,已儲備沃文特生物等23家擬上市企業,其中,沃文特生物擬于近期提交上市注冊申請。
據悉,沃文特生物已建立自動化診斷儀器技術平臺及膠體金POCT診斷、生化診斷等技術平臺,便檢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最高(近60%),先后進駐四川華西醫院、上海瑞金醫院等多家知名醫療機構。
護航生命健康 重大疾病藥物生產企業不停工
疫情以來,成都高新區生物醫藥企業實行閉環生產,有效保障高血壓、血液制品等重大疾病藥物的生產供應。
自9月1日以來,成都苑東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開啟“防疫泡泡”閉環生產模式,共有440余名員工在兩大園區(高新園區和生物城園區)參與閉環生產。
在企業生產車間,洗烘灌軋一體機、固體制劑及口服溶液生產線,也是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并擬于9月下旬迎來美國FDA認證現場檢查,這意味著,公司產品將正式進入海外市場,邁出全球化的第一步。
苑東生物重點布局麻醉鎮痛領域,已有32個制劑產品和21個原料藥產品實現產業化,其中高血壓、抗血栓用藥等9個產品中選國家藥品集中采購,銷往全國各地,按時按量供貨是基本保證。
作為國內血液制品行業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四川遠大蜀陽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新的血液制品產業基地總投資24.5億元,產能定位為年血漿處理能力2000噸,居亞洲第一、全球前十。公司研發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傷風人免疫球蛋白等3個品種已于8月通過GMP符合性檢查,注冊批件預計10月中旬取得,批件取得后將立即投產。
遠大蜀陽負責人表示,“共計800余員工投入閉環生產,企業生產情況按計劃進行,產能未受影響。預計到年底,新廠將投產10個品種,全年計劃投漿量1080噸。”
在血液制品領域,成都蓉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占有國產血液制品市場份額20%。蓉生藥業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全員核酸檢測以來,我們緊急組織員工駐廠保障生產,共計完成5批次累計超44噸血漿投料,預計可實現產值約9000萬元。通過合理組織和優化人員配制,疫情防控儲備和患者治療必需的藥品得以持續生產。”
在成都高新區,像這樣堅持閉環生產的企業還有很多,在“防疫泡泡”的閉環模式下,抓生產、拼訂單,大多數生物醫藥企業已實現滿負荷生產。
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我們將充分調動發揮企業首席健康官作用,在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基礎上做好企業安全生產,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搶訂單、保市場,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切實推動企業穩產滿產擴產,持續推進創新品種研發上市,全力以赴拼經濟搞建設抓項目,鉚足干勁奮力沖刺,確保全年目標任務圓滿完成。”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