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周丨媒體質疑公益機構“疑云密布”;瀘定地震轉入過渡安置及恢復重建階段
周一看益周,本期熱點關注圍繞西安市善行公益慈善基金會(下稱“西安善行基金會”)的“疑云”攻防戰,在西安善行基金會就此前網易清流工作室報道的“澄清”后僅一天,新的報道不期而至,新的疑點也被提出,網友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究竟是“外來者攪合”,還是“遮羞布掀開”,可能還要“讓子彈再飛一會”。
益周關注
媒體質疑公益機構“疑云密布”,機構澄清炮轟媒體“侵權文章”
9月14日,網易清流工作室發布文章《曝西安善行基金會在網上瘋狂打廣告募捐,善款卻被自己留下》,指出西安市善行公益慈善基金會在抖音、微信、百度等等互聯網平臺發布鋪天蓋地的廣告,而備受詬病。
據其調查,該基金會還存在其他疑點:用化名講述捐贈故事;善款可能流向“假基金”,基金公司老總是該基金會前任理事;基金會年報披露的募捐項目收入,和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臺備案的多個募捐項目金額存在出入;三家基金會存在關聯關系,資金往來騰挪……
9月18日,名為“西安市善行公益慈善基金會”的微信公眾賬號發布《西安市善行公益慈善基金會關于網易清流工作室相關報道的澄清》,對“募捐廣告使用化名”“投資理財產品”“三家基金會出現人員重疊的現象”這三個問題進行了回應。認為上述報道“僅憑猜測”“以所謂‘疑云’指責”“嚴重誤導大眾”。
僅一日后,網易清流工作室再發文章《西安善行涉嫌虛構募捐信息:捐助對象父親“死而復生”》,直指西安善行基金會除了存在至少連續三年資金流向關聯方外,還涉嫌存在對募捐項目虛構情節、誘導募捐,互聯網平臺籌款違規等問題。
有一說益
截至目前,西安善行基金會并未再次做出回應。就目前情況來看,相關報道已然引發業界討論。就文中所列舉證據,有業內人士接受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的訪談時表達了關切,“相關疑點需要被清晰、透亮地回答,否則難保‘郭美美’式影響再次席卷公益行業”。
在上述文章發表的多個渠道評論區來看,不乏“有善不行,無惡不作。”“大家的善念被他們利用了,成了他們的搖錢樹”等觀點。媒體的公眾觸達力正在釋放,帶來的公眾關切,已經很難通過“澄清”消弭。
圖:截自《曝西安善行基金會在網上瘋狂打廣告募捐,善款卻被自己留下》一文評論區
需要注意的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公益事業越來越打破圈層逐漸向全民拓展,理應有更多“眼睛”聚焦行業,緊盯細節與角落。在業內不斷提及“公益透明度”的今天,是否真的能夠實現讓捐贈“在透明的玻璃箱里流動”,行業、平臺方、技術方、捐贈人、監督者缺一不可。
與此同時,業界也不能害怕被掀開捐贈箱外面的“幕布”,當被善意期許的美好存在成了“遮羞布”,這道公眾信任的裂痕,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得以修補。
一周益事
紅楓熱線30周年暨心理援助論壇在京舉行
9月17日,由北京紅楓婦女心理咨詢服務中心與北京楓彩心理咨詢服務中心聯合主辦的紅楓熱線30周年暨疫情下在線心理援助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聚焦于心理救助創新之計,針對在線上心理援助的機制、規范與倫理和心理援助的難點進行探索與展開。
宋慶齡婦幼健康研究院揭牌
9月16日,宋慶齡婦幼健康研究院揭牌。該研究院由中國福利會發起,通過對接國家人口發展規劃和健康中國戰略,聚焦生育力調控、出生缺陷防控、慢性疾病發育性起源以及女性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等領域內關鍵科學問題,開展科學研究。同日,上海宋慶齡基金會國婦嬰專項基金啟動。
“她·未來”鄉村女童科技教育活動上線
9月16日,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和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共同主辦的“她·未來”鄉村女童科技教育活動正式上線?;顒又荚谕ㄟ^樹立科學技術、工程領域女性為榜樣,鼓勵廣大公眾尤其是青少年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志向,點亮鄉村女童的科技創新夢想,培養自信、自強、創新、進取的新時代科技創新女孩。同時,活動圍繞“她的科學夢”主題,面向公眾在線開展視頻征集活動。
“什么值得捐”公益信息共享發布平臺上線
9月16日,“什么值得捐”公益信息共享發布平臺在“什么值得買”主站上線,該平臺由值得買科技與媒體聯合發起。通過此平臺,公益機構、行業組織、愛心企業等可以實現信息共享共建,通過技術手段讓公益資源更高效更透明地用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什么值得捐”平臺始于值得買科技在2021年山西洪災中的一次銜接公益上下游資源的嘗試,彼時通過搭建“公益撮合平臺”,向災區捐贈了300多萬元的棉服等救災物資。
“美好家園行動者”在滬啟動
9月16日,由上海市民政局主辦的《上海市參與式社區規劃導則》發布會在上海舉行。作為參與式社區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上海聯勸公益基金會也在會上正式啟動了“美好家園行動者”項目。項目面向上海市全體居民征集基于實際需求的社區夢想,將提供資金、專業和傳播支持,賦能100個夢想在100個社區落地,預計影響超10萬社區居民。
《中天控股集團2021年公益慈善報告》發布
9月15日,《中天控股集團2021年公益慈善報告》在杭州發布,這是中天控股集團連續第十五年發布公益“綠皮書”。報告顯示,2021年中天控股集團依托中天愛心慈善基金會及中天旗下各成員單位開展公益慈善活動,全年各類公益慈善支出合計超2306萬元。其中用于助學助教超1142萬元;用于扶貧助困超495萬元;用于救災超195萬元;用于志愿者服務及其它公益慈善支出超288萬元。
第四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
9月15日,第四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共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首位“90后”獲獎人誕生,并評出首批醫學科學領域獲獎人。每位獲獎人將在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科學探索獎”目前已運行四年,是目前中國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2022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拾點公益聯合募捐優秀項目公示
9月15日,“2022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拾點公益聯合募捐優秀項目”向社會公示名單,公示期為三天。獲獎項目為如意樹西部健康行動、“音樂種子,伴你成長”、“愛心菜籃”、兒童心智素養教育等共20個項目。
2022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以下簡稱“大賽”)設立拾點公益聯合募捐支持計劃,并提供100萬元非限定激勵金。拾點公益聯合募捐支持計劃主要面向大賽入圍的140個項目,依托騰訊99公益日提供的數據平臺和管理工具,評選采用綜合分數計算,按照公式“總分數=籌款金額標準分*80%+籌款人次標準分*20%+附加分(大賽主賽程鄉村振興類、深圳賽道聚焦服務青少年或養老服務領域相關的項目,給予附加分5分)”進行評選。
戶外品牌巴塔哥尼亞創始人捐贈價值30億公司用于保護地球
9月14日,美國戶外品牌巴塔哥尼亞(Patagonia)的創始人伊馮·喬伊納德(Yvon Chouinard)和他的配偶以及兩個成年子女宣布,將放棄其大約50年前創建的服裝制造商所有權,將公司的所有利潤用于保護荒野、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危機的項目和組織。巴塔哥尼亞由喬伊納德于1973年創辦,目前價值約30億美元。
瑞安·蓋勒特(Ryan Gellert)將繼續擔任巴塔哥尼亞的首席執行官,喬納德家族則將繼續擔任巴塔哥尼亞的董事會成員。在宣布這一舉措后,該公司更新了其網站,稱“地球現在是我們唯一的股東。”
男子捐贈2000元圖書被慈善機構賣出
9月13日,廣東肇慶一網友“大奇說珠寶”稱,自己捐贈給肇慶市自閉癥互助協會的2000元的圖書,被該慈善機構以6.5折進行了義賣。
9月14日,肇慶市殘疾人聯合會回應稱,涉事協會可能沒有了解到捐贈人意圖,加上內部管理不夠嚴格,所以才把所贈書籍進行了打折義賣,協會也已經意識到錯誤。工作人員回應,具體進展還要跟協會再進行溝通。
肇慶市民政局則表示,他們正在跟進了解當中,后續會根據調查了解情況依法進行處理。
《2022目標守衛者報告》發布
當地時間9月12日,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發布了其第六份年度《目標守衛者報告》。報告顯示,目前距離2030年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進程過半,但幾乎所有關鍵指標都無法如期完成,但報告仍舊保持樂觀態度,認為在加快終結貧困、對抗不平等以及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等方面存在機會。
瀘定地震轉入過渡安置及恢復重建階段
9月12日,四川省“9·5”瀘定地震抗震救災省市(州)縣前線聯合指揮部宣布,從12日18時起,四川省終止省級地震一級應急響應,應急救援階段轉入過渡安置及恢復重建階段。
截至11日17時,四川瀘定地震已經造成93人遇難,其中甘孜州遇難55人,雅安市遇難38人。另有25人失聯,其中瀘定縣9人,石棉縣16人。救援人員將繼續對重點地區加強排查,積極搜尋失聯人員。
一周益策
最高法將完善性侵害兒童犯罪人員信息公開制度
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全國法院第七次少年法庭工作會議。會議要求,要深化少年法庭改革,推動中國特色未成年人審判制度和工作機制更加成熟定型。要完善涉訴未成年人權益的特別保護方式,全面落實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探索建立兒童救助協作制度,完善性侵害兒童犯罪人員信息公開制度、性侵兒童案件特殊證據標準。
全國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召開第五次全體會議
9月13日,全國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召開第五次全體會議。會議要求,全國社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要以貫徹實施《“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為主線,做好2022年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各項工作,一是要加強組織保障。各成員單位要強化主體責任,定期研究、謀劃和推動規劃貫徹實施情況。二是全面推進“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聯動各地深入推進質量提升行動,持續深入推動公共服務向社區下沉。三是要加強溝通協作。各成員單位強化統籌協調,形成整體合力。四是要加強監測評估。各成員單位要指導各地制定規劃實施年度任務清單和工作臺賬,加強跟蹤指導,督促各項任務落實。會議審議了《“新時代新社區新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工作方案》等。
公益品牌
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調研持續進行中
“中國公益品牌榜”由南方周末于2017年發起,在2018、2020、2021年推出《中國公益品牌觀察報告》及“中國公益品牌榜”,并延伸出《公益短視頻、直播觀察報告》《中國互聯網公益觀察報道》等內容,得到相關政府部門、公益行業的重視及認可,具有一定的行業先導性和推動性。
基于歷年調研結果,“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榜(2022)”調整更新了評價指標體系,并增加了第三方外部評價模塊;在保留原有的“公益基金會”機構總榜單和“公益項目”單項榜單之外,此次新增了“企業基金會”“高?;饡?span>”機構分類榜單、以及“企業志愿服務”單項榜單。
誠邀您積極參與填報,點擊進入填報通道。
關于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
作為一家以執守公共利益為己任的機構媒體,南方周末一直躬身公益事業,恪守“記錄者”“監督者”的媒體本色,努力做好公共議題的“研究者”與“倡導者”,持續擔當“踐行者”,與諸多伙伴一道促進中國公益事業發展。
為了提高公益行動能力,深入公益議題研究,南方周末于2016年發起成立新型媒體智庫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致力于探索新聞與公益的融合與互動,助推中國公益慈善行業發展。
此外,為搭建公益行動的資源平臺和專業支持平臺,南方周末還與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成立專項基金——南方周末公益基金(具有公開募捐資格),依托公益基金與合作伙伴發起了系列公益項目和行動。
(“益周”欄目由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發起并運營,內容制作基于“南方周末每日公益熱點事件觀察系統”,點擊直達。本期為2022年第1期,總第1期。聯絡小編:zhaomxin@infzm.com)
網絡編輯: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