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喪失獨處能力了嗎?

獨處的終結,是指當下的技術時代,人們過度擔憂錯過,害怕遺忘,無論如何要混個臉熟,已經沒法享受獨處。

責任編輯:劉小磊

威廉?德瑞茲維奇和他的新著《獨處的終結》。 (資料圖/圖)

前耶魯大學教師威廉?德瑞茲維奇(William Deresiewicz)曾著《優秀的綿羊》(Excellent Sheep) 一書,把萬眾矚目的常青藤名校描述得有點像毒藤,故此引起廣泛關注,此書隨即在美國爆紅。在這本書中,德瑞茲維奇說出了名校綜合征的一些荒謬之處,比如芝加哥大學本來排名已經很高,卻為了再上幾名,費盡心機,搞各種小動作。他說耶魯大學和哈佛大學的最大不同,乃是學校的顏色。舍此,對申請學生并無根本差異。這說得有些簡單化,但為了排名高一兩位低一兩位去擇校是很荒謬的。當然,太爛的學校和頂尖的學校是有區別的,但在同一梯隊中,差別真的沒那么大,好比身高一米七的人,打籃球大概率打不過身高兩米的。但兩米零八兩米一的人,差別就沒那么大了,這時候要看速度、耐力等。擇校也是,美國前百名的學校都不錯的,這時候更重要的是看專業、地段、就業前景等。

此書后來被九州出版社引進到了中國,不過對名校崇拜的“滅火”效應有限。一年一度發布的《美國新聞和世界報道》的大學排名,仍讓人癡迷。大家津津樂道于學校之間,誰上了,誰下了。仿佛一年之內,大學質量真有多少變化似的?,F實如何?無非是某個指標增加了,某個指標減少了,或是指標的權重變化了而已。當然也有學校在做各種“手腳”,比如一看“社會流動性”的指標權重提高了,就知道多錄取來自低收入和少數族裔家庭的學生有利可圖。如此害苦了不上不下的大部分中產家庭的子弟,其中包括大部分華裔家庭的孩子。這樣的上上下下,和學術質量、就業前景的相關度是很低的。大部分美國家長為此更強調契合度(fit),而不是單純的排名。不是他們犯傻,而是他們看透了問題的實質,不需要看排名來做決定。他們往往更精明,知道性價比,或者是有更為長線的規劃而已。一個學生,或許本科讀了個排名平庸而性價比高的州立大學,最后家庭有條件送其去頂尖學校讀研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