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西方人的中國因緣】古克禮:“生活在戰國時代可能更有意思”
我一直覺得中國是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我想了解更多關于中國的事。我甚至用兩根鉛筆吃飯。我十多歲的時候,買了一本關于怎樣學習中文的書,但是那本書寫得真不怎么樣。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實習生 黃家楊 吳達
2003年,古克禮教授被任命為李約瑟研究所所長。身為李約瑟研究所出版委員會主席,他也是劍橋大學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史》計劃的現任主編,以及李約瑟研究所學術系列叢書的主編。2005年起,古克禮教授擔任國際東亞科學技術與醫學史學會主席?,F為中國科學院榮譽研究員。
古克禮教授編、著、譯許多關于中國科技與文明的著作,主要包括 《中國古代天文學與數學:周髀算經》、《中世紀中國的醫學:敦煌手稿》、《筭數書》等。古克禮教授擔任總學術顧問的電視系列片《龍騰》已經在東亞、歐洲和美國播放。
“中國”這個詞有著太豐富的含義
■您什么時候開始學習中文的?
古克禮:說來話長,這要從我對中國的興趣開始說起。我小時候,我母親很重視教育,在我10歲的時候,她經常把我送到圖書館借書給我看,那是一個很好的公共圖書館。記得當時我母親給我推薦了一本書叫《與龍握手》,是一個住在舊金山的美國作家寫的關于中國的書。這本書講了很多中國文化,包括中國的文字。我被中國文字的含義深深迷住了。比如說,“兄”的意思,就是一個可以為你說話的人;“囚”的意思就是一個人在盒子里。我覺得太有意思了!自從那時候起,我就一直覺得中國是個特別有意思的地方,我想了解更多關于中國的事。我甚至用兩根鉛筆吃飯。我十多歲的時候,買了一本關于怎樣學習中文的書,但是那本書寫得真不怎么樣。我二十多歲的時候,開始自學中國文言文,學了好幾年,算是種愛好吧。
■自學文言文這樣的愛好還真不多見。
古克禮:我在牛津大學讀的是科學,顯然是沒這樣的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