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熱了《敦煌》
“舞臺劇不打算做成在敦煌實地演出的生態旅游項目,而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以后去到敦煌時,能保持敬畏之心?!?/blockquote>
《大夢敦煌》的舞蹈著重古典原味 本報資料圖片
今年是斯坦因到達敦煌一百周年,“紀念敦煌學一百周年國際學術大會”在英國倫敦召開。中國敦煌研究院院長樊錦詩不接受斯坦因的掠奪等于敦煌學起點這一說法,她認為中國管理并研究敦煌的歷史比100年要長得多。但這并不妨礙一時之間,“敦煌”又成為熱門話題。
“牛肉拉面太平鼓,《讀者》雜志敦煌舞”——蘭州四大名片之一的“敦煌舞”指的是2000年完成的《大夢敦煌》。10月9日,蘭州歌舞劇院的經典舞劇《大夢敦煌》在國家大劇院開始連演5天。
《大夢敦煌》里的敦煌舞有臨摹敦煌壁畫的舞姿,也有中國古典舞、少數民族舞蹈,《敦煌》則讓觀眾看到敦煌舞的另一種面貌——臺灣舞者樊潔兮帶來的現代舞風格。10月7日,舞臺劇《敦煌》在敦煌市完成了10天的演出。
舞臺劇《敦煌》糅合了話劇、紀錄片、舞蹈等多種元素,樊潔兮擔任舞蹈總監。8月底在北京首演時,舞臺劇的實驗性受到頗多質疑,惟獨舞蹈部分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最近在敦煌市的演出,劇組做了修改,沒改的是舞蹈部分。
飛天,敦煌舞蹈形象的主要代表,在一些敦煌研究者眼中,是地位較低的供養神,他們的任務是在佛國世界里,為佛陀、菩薩獻花、布香、奏樂等。類似的意思,在樊潔兮口中有了詩意的表達:“飛天是佛教為了普渡眾生而創造出來最容易讓人們喜愛的角色,幫助了佛教的講經、說法?!?BR> 巧的是,中央電視臺十集紀錄片《敦煌》也特別設定一集介紹敦煌舞蹈。導演周兵解釋說:“恐怕很多人對敦煌最早的了解是從《絲路花雨》開始,前陣子《千手觀音》又那么火,所以很自然想到要做這么一集?!?BR> 這一集《舞夢敦煌》里原本計劃采訪的專家包括:舞蹈藝術史學家董錫玖、原甘肅省藝術學校校長高金榮、《絲路花雨》的編舞朱江、劉少雄以及第三代英娘扮演者史敏等。后來經一位香港朋友介紹,周兵又在名單里增加了樊潔兮。
紀錄片《敦煌》與舞臺劇《敦煌》有個共同點:都得到了敦煌文化弘揚基金會的支持?;饡坏Y助史敏制作了用于教學的舞蹈小品《敦煌伎樂天》,還全權投資周兵做這部舞臺劇《敦煌》?;饡l起人王胤說:“舞臺劇不打算做成在敦煌實地演出的生態旅游項目,而是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以后去到敦煌時,能保持敬畏之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