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活國有資產成為地方財政“新藥”,“副作用最小”
1-8月,全國非稅收入2.5萬億元,同比增長21.2%。增長極之一,是地方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
地方政府緩解財政收支壓力的舉措中,盤活國有資產副作用最小。
多地盤活國有資產的總體原則為“能用先用、不用則售、不售則租、能融則融”。
責任編輯:張玥
天津濱海新區將盤活國有資產設定為年度考核指標。圖為濱海新區一角。
2022年9月16日,財政部公布了1-8月全國財政收支情況。全國一般公共收入預算中,稅收收入受留抵退稅等因素影響,增速放緩。令人意外的是,非稅收入在前八個月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
1-8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8萬億元,扣除留抵退稅后增長3.7%,按自然口徑下降9.7%。其中,稅收收入11.3萬億元,扣除留底退稅后增長1.1%,按自然口徑下降12.6%。非稅收入2.5萬億元,同比增長21.2%。
財政部并未公布上述非稅收入的明細,或對其快速增長做出解釋。但在8月,財政部下屬的《中國財政》雜志刊登的一篇稿件,說明了緣由。
文章中寫道,今年前7個月,全國非稅收入近四分之三的增量來自地方,主要是因為地方多渠道盤活閑置資產,以及與礦產資源有關的收入增加。
閑置資產,不止房產、土地等,還涵蓋了資金和資源。
南方周末記者查詢過去20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報告后發現,直到2014年,才在報告中首度出現“盤活財政存量資金”的字眼。此后,歷年的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中,都提到要盤活存量資金或資產。
及至2022年,各級政府對盤活存量資產,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力度。
上半年,國務院辦公廳、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相繼發文,鼓勵地方盤活存量資產。落到地方后,省、市、縣三級政府,都出臺了不同力度的支持方案,部分地區還設立了盤活存量資產指標,并納入考核評價體系。
23個省份非稅收入增長
南方周末記者統計了31個省份今年1-6月的非稅收入情況。在公布數據的28個省份中,有23個地區非稅收入增長,其中6個省級行政區非稅收入增速超過30%。
財政部數據顯示,上半年,非稅收入占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18.68%??梢钥吹?,全國有23個地區高于這一比例。此外,北京、山西、吉林、天津、青海5個?。ㄖ陛犑校┓嵌愂杖朐鏊贋樨?。
上述“非稅收入”是狹義的說法,列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統計口徑下,包括專項收入、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罰沒收入等。廣義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