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萬億追蹤系列之一】四萬億:地方的政銀邏輯
已經都是上市公司的商業銀行如何在國家需要和保持自身利潤率之間謀求平衡?在大躍進般的政府投資浪潮中,銀行如何避免產生新的不良資產?中國的地方政府與銀行之間,到底是怎樣一種關系?
責任編輯:鄧瑾
▉西安市政府在2009年安排了571億的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比上年猛增了206億,增幅超過50%。但是,西安市2008年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只有145億。
▉去年前三季度,工行陜西分行營業部對西安市的貸款新增投放僅增20多億。但在2008年最后50天,新增貸款飆升到了91億多。2009年,工行在西安的新增貸款計劃再次翻番,達到200億,占工行陜西分行全年新增貸款的80%。
▉陜西工商業企業總量很小。2008年危機后,銀行對工商企業的貸款空間更小,只好將越來越多的注意力投向政府。
▉作為商業銀行,工行對政府投資項目有自己的風險控制手段。除了合法合規外,工行參與的政府項目,主要集中在公路、鐵路等未來能通過收費或者經營,產生穩定現金流和收益的項目,通過項目未來收益的擔保,銀行風險就能得到控制。
▉而那些沒有直接收益的政府項目通常尋求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而國開行可以以政府規劃中要收儲的土地作為抵押等多種手段來保證還款。說到底,政府全資窗口公司貸款所形成的負債,最終必須政府以財政收入償還。
編者按:在中央政府推出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中,來自中央政府的預算只有1.18萬億,剩下的主要依賴銀行貸款。而中國各銀行正積極配合,開閘放水。在過去兩個月,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新增貸款超過1.6萬億。其中今年1月份的前20天,新增貸款就高達9000億元,創單月新增貸款新高。
然而,疑問仍然揮之不去。已經都是上市公司的商業銀行如何在國家需要和保持自身利潤率之間謀求平衡?在大躍進般的政府投資浪潮中,銀行如何避免產生新的不良資產?中國的地方政府與銀行之間,到底是怎樣一種關系?
本報以古都西安為例,試圖管窺一豹,揭開中國大規模經濟復蘇計劃中地方的政銀邏輯。
年后第一天:市發改委官員忙找錢
年后上班第一天,西安市發改委社會處處長徐楠就忙個不停。
他先給省發改委去了個電話,了解年前報給國家發改委、金額超過4億共52個項目的報批進展。
得到的答復是,資金還沒確定。于是徐楠當即決定2月4日出差去北京“匯報”工作,盡快落實西安的項目,盡可能爭取中央對西安更多的資金支持。
徐楠還安排處里這幾天去區縣檢查,督促那些已完成審批、資金到位的項目,必須盡快開工。
當天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約國家開發銀行陜西分行的人。徐楠希望能在正月初九與他們見個面,談談社會處的項目,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
自去年底國家四萬億投資計劃出臺后,西安市政府在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