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難在哪里?——冬日圍爐話海嘯﹙四﹚
德國的一個農夫發現自己的馬多馱一些牧草不會抱怨,少喂它一些飼料也沒引起反抗,于是他就不斷地給馬減料并一再加載牧草。終于有一天,馬突然倒斃,還是一聲不吭。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局內局外身后身先
一戰后,法國的克里蒙梭,曾有名言“戰爭是如此的重要,我們不能把它交給將軍們來左右”。各國人民吃了大虧后,顯然也這樣認為,“金融是如此的重要,我們不能把它交給金融家們來左右”。公權力的介入,事實上已是勢在必行
令人喟嘆的是,金融海嘯沖蕩之下被損毀的價值絕不止最里面那個小娃娃的2.7萬億。正如明斯基所描述的,在拐點之后,企業(特別是金融企業)將大規模地“去杠桿化”,這個“瘦身”的過程非常痛苦。實體經濟的正常運作也無法維持,千百萬無辜的人,都遭損害。
自去年10月中旬以來,各國突擊救市的手筆可以說是史無前例:至11月下旬,幾個大國所承諾的金額已經高達2.6萬億美元。其中英國的4500億占了它的GDP的21%,瑞士的660億占其GDP的15%,俄羅斯的2090億則占其GDP的12%,連韓國的680億和印度的410億也占了各自GDP的9%和5%。中國的銀行業雖說是在“防火墻”內,幸未受直接沖擊,但對隨之而來的波及也有充分預期,5860億已占了我們GDP的16%,這還沒算上地方政府和民間將為之配套的三至四倍的資金投入。美國國會已通過的8380億救市方案還沒有包括在內,它的第一波投入可能得兩萬億,將占到GDP的15% (例如,單要AIG一家公司不破產,就得耗費納稅人1800億美元)。除此之外,大國們對信貸的擔保承諾估計還得再要2.7萬億來撇壞賬。例如,日本救市的680億美元雖然只占GDP的1%,但它的信貸擔保第一期就有3220億,高出將近五倍!而這些數字,隨著整個經濟的風險暗礁,還將不斷暴露。處理得不好,這些虧損釀成大規模的社會動蕩和蔓延的政局危機的可能不是沒有。
其實更為可怕的是,海量投機和實質欺詐釀成的這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