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律師辯護人,權利如何保障?| 法眼

非律師辯護人有存在價值,應當建立低于律師的資格準入門檻,加強對這一群體的規范化建設。

(本文首發于2022年9月2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錢昊平

刑事訴訟法規定,除律師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也可以擔任辯護人。 (人民視覺/圖)

實踐中,辯護人與辯護律師經常被混淆,但其實并不是一回事。

刑事訴訟法第33條規定,除律師外,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人,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也可以擔任辯護人。

此外,被開除公職和被吊銷律師、公證員執業證書的人,不得擔任辯護人,但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近親屬的除外。

據此,實踐中,除了律師可以擔任辯護人之外,不是律師的人也可以擔任辯護人,只是這種非律師的辯護人與辯護律師相比,存在一些權利上的限定。

可以說,非律師辯護人有存在價值,但從實際運行情況來看,由于缺少機制約束和行業規范,使得這些“業余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對其管理也比較邊緣。筆者認為,應當建立低于律師的資格準入門檻,加強對這一群體的規范化建設。

重要補充

已經有了專業律師,為什么還要允許非律師的人擔任辯護人呢?這是因為,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平衡,律師資源的分配也非常不均衡。目前,律師主要集中分布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鄉鎮的律師力量還非常有限,不能完全滿足當地需要。

律師分布的不均衡其實遵循了一個市場化資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ma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