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香水分裝售賣,化妝品小樣生意為何火爆?
Z世代接觸美妝較早,對大牌產品有追求,但經濟實力尚不足以支持,價格低廉的大牌小樣成為理想的替代品。
銷售業績重壓之下,專柜將化妝品正裝以低于公司制定的價格賣給客戶,再用賣小樣的錢補足差額。
相比于正裝,賣小樣的利潤率更高,能達到20%。并且小樣的銷售量更大,利潤規模也更高。
發自:廣州
責任編輯:馮葉
年輕人在美妝集合店話梅門前排隊。
近日,上海市松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了一則處罰信息:2021年11月,上海左右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左右化妝品)在未取得化妝品生產許可的情況下,于其經營場所開展化妝品(香水)小樣分裝活動,并在其拼多多店鋪進行銷售。
左右化妝品銷售自行分裝的香水共39種,其將正裝香水填充至自行采購的香水小樣瓶內,并貼上自行打印的簡易標簽,每瓶售價基本不超過20元。截至2022年6月28日,左右化妝品已主動停止上述違法行為。
針對化妝品小樣的處罰頻現。除了上述這種商家自制小樣,一些公司銷售來自品牌的小樣時也曾遭受處罰,原因是銷售標簽不合規定。
小樣又名試用裝,原本隨正品贈送,包裝上大多寫著“非賣品”或“促銷品”。大牌化妝品售價高昂,往往通過這種方式維系客戶或推廣新品。
如今小樣卻變成一門火爆生意。
在各大電商平臺搜索“化妝品小樣”,能輕易找到不少賣家,包括電商的自營店,微信上也聚集著賣小樣的微商。
在資本支持下,美妝集合店也相繼出現并迅速鋪開。店內匯聚多種化妝品品牌,以SKU多、更新快、性價比高為特點,都通過售賣大牌小樣吸引顧客。
為何“非賣品”卻賣出了“小樣經濟”?
理想的替代品
實際上,很早就有人發現了這門商機。
2012年,徐鵬開始在北京擺地攤,售賣化妝品小樣,包括一線大牌,地鐵口、超市出入口都是他常去的地方。
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一個小樣進貨價十幾元,他一次進幾千元的貨,能拿到幾百個小樣,再加價一兩倍進行銷售。小樣賣得很快,兩三天就要補一次貨,他一個月能賺幾萬元。
隨著電商崛起,化妝品小樣地攤轉移到了線上。
張雪陽曾在河南一家化妝品公司工作,2022年離開公司后,也加入了賣化妝品小樣的隊伍,主要通過微信群賣大牌小樣。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自己賣的小樣有三十多種,單個進價一般在100元以內,每件能賺20元—50元。
張雪陽的銷售范圍集中在河南一個縣城,當地消費水平不高,鮮有客戶提出要購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木易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