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養活自己?日本社會爭議糧食安全問題
“日本的經濟地位已經下降,不再像過去那樣能夠通過高價從世界各地購買所需的產品?!?br />
農業領域隱藏著各個政黨都不敢忽略的選票。盡管日本當前只有150多萬名農業從業者,但農民職業單純、利害一致并受到國際競爭,因此,日本農民更團結、更抱團,對政治更敏感,日本的選舉制度也有利于農村地區。
責任編輯:于冬
在日本東京,人們走過新宿的一條飲食街。
從2022年10月1日起,日本至少有6532種食品一同加價,這也是該國自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出現的最大規模加價潮。
“短短的兩個多月,一公斤蘋果從300多日元(約合人民幣15元)漲到800日元?!睎|京市民伊藤靜織還發現,多數“百元商店”的商品標價大多在500日元以上。
日本通脹長期處于極低水平,但加價潮讓“脫100円(日元)”成為社交媒體上的流行詞匯,從食品、服裝等汽車、電子產品等各種消費品都在漲價。
2021年3月,《廉價日本》一經出版便風靡日本。如今,它所描述的“低欲望社會”“日本商品全球最便宜”現象卻與當下情形格格不入,一種“日本還能養活自己嗎”的憂患論調悄然興起。
糧食進口價一年內飆升48%
糧食與食品引領著日本這一波“加價潮”。據共同社報道,一年來,日本糧食進口價格飆升了48%。
食品生產商以及超市只能將增加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也觸發了日本社會關于糧食安全的爭議,堅持多年的“以進口為前提”的糧食安全保障政策被認為已然失敗。
岸田政府的糧食安全策略乏善可陳,依舊停留在2020年12月制定的《關于制定經濟安全保障戰略的意見書》,它強調通過推動貿易自由化、促進糧食進口等渠道“加強糧食安全保障”,卻對“提高糧食自給率”只字未提。
“日本的經濟地位已經下降,不再像過去那樣能夠通過高價從世界各地購買所需的產品?!比毡巨r林水產省官員杉中淳呼吁,要考慮“花多少錢也買不到糧食”等緊急事態,并提高本土的糧食產量。
2020年,日本以熱量為基準的糧食自給率降至37.17%。而在1965年,這一數字為73%,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墊底。據英國《金融時報》透露,日本83%的小麥、78%的大豆以及97%的食用油依賴進口。
不過,由于日本的食品再加工業發達,年均農產品出口額在1萬億日元以上,這給外界造成了日本糧食出口量很大的“假象”。從通產省公布的數據來看,日本的出口食品中只有四分之一屬于“本土食品”,其余諸如豆醬、醬油、咖啡、巧克力、威士忌等均依賴進口原料。
囿于島國面積狹小、自然資源匱乏,日本的農業生產較美國、巴西等國并沒有比較優勢。其中,磷肥、鉀肥等100%依賴從中國、俄羅斯等國進口。
俄烏沖突爆發后,日本追隨美國的腳步對俄羅斯實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