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否定愛因斯坦到發展量子信息: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解析
三位物理學家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且為目前蓬勃發展的量子信息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朱力遠
北京時間2022年10月4日17時50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2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法國物理學家阿蘭·阿斯佩(Alain Aspect)、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克勞瑟(John Clauser)以及奧地利物理學家安東·塞林格(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們“使用糾纏光子進行實驗,建立了驗證貝爾不等式不成立的基礎以及開創了量子信息科學”。三人各自獲得總獎金的三分之一。
三人此前還曾經共同獲得了2010年沃爾夫物理學獎,當年的獲獎理由與今年的獲獎理由類似,即表彰他們“對量子物理學基礎作出的重要的概念上和實驗上的貢獻,特別是使用糾纏量子態對貝爾不等式或其擴展形式進行一系列日益復雜的測試”。量子信息領域近年來快速發展,作為該領域內的先驅,三人此前一直是呼聲很高的諾貝爾獎候選人。
20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從左至右):阿蘭·阿斯佩、約翰·克勞瑟和安東·塞林格。
阿斯佩于1947年出生在法國阿根,1983年在巴黎第十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目前是巴黎薩克雷大學和法國帕萊索理工學院教授。除獲諾貝爾獎和沃爾夫獎外,他還獲得過2012年愛因斯坦獎章。此外,33163號小行星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克勞瑟于1942年出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1969年在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69年至1996年,他先后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