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的“俄烏和談方案”太天真:政商不同路的本質是什么?
因為精明人太多,很多人都琢磨透了上述規律,都發現去搞“分配”比“生產性努力”輕松得多、所擔負的責任更低、擁有的權力更大。久而久之,社會“管理人員”無限膨脹,嚴重挫傷“生產性努力”的積極性,誘使大量青年整天“琢磨人”,追求在“分配性努力”中的等級地位,最終導致生產力萎靡,各種社會問題接踵而來、層出不窮。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埃隆·馬斯克自作聰明地提出個“俄烏和談方案”,瞬間被罵得狗血淋頭。罵就罵吧,反正被罵不掉肉。但特斯拉股價在10月第一周累計下跌9.21%,市值減少765.71億美元,不免讓他的股東有些肉疼。
馬斯克是一位財富創造者、科技推進者、夢想實現家,但不是政治家、軍事家。其所提出的“和談方案”在政治與軍事方面幾無價值、不值一提。
這再次體現了科學家、技術精英、商業天才,其思維模式與政治家完全不同,哪怕創造了奇跡的科技與商業雙強的成功者,也未必能成政治家。因為,科技、商業、企業的思維方式,是步步都要計成本、算收益、追求投資/獲利的效費比最佳化、講協作求共贏,注重將蛋糕做大。
而政治家則注重利害、得失、取舍、權謀、策略,追求自己獲勝,注重分蛋糕。政治的標準定義:各種權力主體維護自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