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福田,收獲余慶:平安鄉村振興進化之路
? 回首這非凡的十年,我們在挑戰中突圍,在穩健中創新,在前行中匯聚力量。這是中國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也是平安高質量發展的十年。緊跟教育普惠、鄉村振興、服務實體、健康中國、綠色金融等時代發展方向,中國平安不忘初心,專業創造價值,用心守望國民美好生活。
秋日時令好,正是農忙的時節,而豐收就是對田間辛苦勞作的農人最好的饋贈。
從南至北,大地正孕育著無窮的希望。廣東河源紫金縣上義鎮一排排嫩綠的茶樹錯落有致,散發陣陣蜜香;廣東韶關大橋鎮青溪洞村,漫山遍野的黃桃碩果累累,一派豐收景象;云南怒江爐水市的咖啡產業園里,綠色的樹苗茁壯成長;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的奶牛正在歡快產奶……遍布全國的中國平安鄉村示范點繪就了一幅幅別樣的“農忙圖”。
2021年2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隆重舉行,宣告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三農”工作重心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時隔一年,在2022年2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在鄉村振興的探索道路上,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努力打造可持續的鄉村振興,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猶如四時輪回,生生不息。豐收成為致富的新希望,也是賡續不斷的薪火。
“智慧大腦”不再看天吃飯
從古至今,“看天吃飯”是農人們代代相傳的命運。對于茶農而言,“三不采原則”就是他們的鐵律清規,即下雨不采、露水不采、太陽下山不采。
廣東河源紫金縣上義鎮以出產具有濃濃蜜香的紫金蟬茶漸漸打響名號,雨水充沛的時節總讓他們喜憂參半。對于茶園主人、同時也是平安銀行致富帶頭人的溫偉兵來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高科技就是他的“秘密武器”。
平安智慧云農場系統,物聯網設備正在監測茶園信息
2021年開始,茶園里的監測設備都連上了平安衛星和物聯網,可實時監測茶園的土壤、空氣、水分等指標,并將數據發送到數字鄉村小程序以及監控中心,為調整種植措施提供支持。
“我時不時要拿手機出來看看數據,如果水分偏低,我就讓工人澆水,如果某種元素偏低,我就讓工人注意施肥?!睖貍ケf,“有時候我在外面,也能通過小程序看到茶園情況,很放心?!?/span>
溫偉兵詳細記錄每天的環境數據,綜合種植經驗,決定是否澆水、施肥。最重要的是,他希望通過研究環境數據和茶葉口感之間的緊密聯系,提升茶葉質量。這樣的筆記就是他的“兵法”,通過不斷的實踐與推演,最終可以高枕無憂。
在現代科技的加持下,農業再也不是單純的“看天吃飯”,農民防御風險的能力也大大提升。在經驗與數據雙重效應疊加之下,產量與質量雙提升照進現實。今年以來,茶青的采摘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三倍,豐收已成定局。
“智慧大腦”帶來的晴雨表則令新農人們嘖嘖稱奇。數字化已隨著網絡的觸角跨越崎嶇小路,連通深山溝壑,走進了萬千戶人家的農田。
農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需要科學的頂層設計,也需要高效的探索落實。
農作物的生長需要“把脈問診”,對此,平安產險研發作物遙感長勢監測平臺,通過10m*10m分辨率的衛星遙感影像,定期(每7至8天)對承保區域作物的長勢進行監測;同時,對比該區域作物的歷史長勢情況,幫助政府、農戶、農企及時知曉、客觀分析承保區域內當期標的風險的變化情況,強化保險標的的全生命周期風險監測與管控能力。這一技術已經在黑龍江、貴州、河南、新疆、湖北、山東等十余省份得到應用。
匯聚集團的力量,中國平安發布的全國首個“農業保險綜合信息平臺”實現了“農險數據一張圖”,構建起“上有衛星、下有物聯網、中間有數字村”的智慧農業共建平臺。通過這一農險領域的“智慧大腦”,為地方政府和農戶提供了便捷及時、全面立體的咨詢服務。
2022年2月,作為中國平安保險、金融、醫療健康“三下鄉”項目的首站,廣東省韶關市迎來頗具意義的“一堂課”——平安科技專家開設《星云物聯網應用場景》,講解平安的星云物聯網在養殖業、種植業等領域的應用。過去幾年,平安星云物聯網平臺在農業領域構造了相當成熟的應用場景,為“三農”賦能。
科技優勢是平安鄉村振興脫穎而出的利器,也是平安鄉村振興戰略的創新所在。當互聯網的因子撒向廣闊的土地,古老的農業便有了無窮的想象空間。
唱一首豐收贊歌
事實上,平安與鄉村的結緣始于很久之前。
曾有過知青下鄉經歷的平安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對農村有著別樣的感情,也深諳平安的成長得益于時代、社會和國家。他反復強調過,“一家企業,只有把自身發展融入國家命運、民族復興,才能基業長青?!?/span>
一直以來,不少有著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都在鄉村建設工作中扮演著聯結者、促發者和行動者的角色,借助電商的翅膀,幫助滯銷的農產品飛出大山,讓明亮的燈光照亮了草原的黑夜……偉大的時代和企業相互成就。中國企業跨越式的發展,離不開日益壯大的消費市場、龐大的勞動力供應池,這其中,鄉村也在人力、土地、資源要素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仞佮l村,成為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一部分。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鄉村發展隨即正式步入了以鄉村振興為戰略重點的鞏固脫貧成果的新階段。截至2022年6月底,中國平安累計投放扶貧與鄉村振興資金497億元。憑借在鄉村振興等領域的貢獻,中國平安三次榮獲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
結合綜合金融業務和科技優勢,平安摸索出一條智慧化精準幫扶路徑:“村官工程”將金融創新和前沿科技帶到偏遠地區,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帶動當地村民發展致富;“村醫工程”用科技賦能和專業培訓提升村醫村衛醫療水平,聯通城鄉醫療資源;“村教工程”搭建“三村暉”線上智慧教學平臺,把城市名校與名師教育資源接入鄉村小學。
中國平安于2018年啟動三村工程
位于西南邊境的紅色之城百色,有著“中國芒果之鄉”的美譽,也是中國平安關注的重點城市。在平安的幫扶下,百色芒果已經成為“頂流”,這背后離不開“一整套方案”的落地——中國平安持續探索的金融“421”模式:通過“融資、融智、品牌、科技”四大賦能,推動“綜合金融和三農場景”二者有機結合,最終打造一個在政府領導下的集“企、農、銀、保、研”于一體的產業振興共建平臺。
用金融的專業方法做鄉村幫扶,體現的是平安的戰略眼光。
2018年,內蒙古烏蘭察布成為中國平安“村官工程”產業扶貧示范點。在烏蘭察布的“村官”工程里,平安撬動了首期3300萬元免息免擔保的“平安扶貧貸”。一個多月后,平安又自我升級,除免息貸款外,還向貧困農戶捐贈涵蓋意外險、醫療險、農險、教育基金等專屬保險保障,并更名為“扶貧?!?,成為“一攬子扶貧項目”的統稱。
天賜食于鳥,而不投食于巢。平安設計了一個閉環幫扶模式:前端以“保證保險+貼息”,為貧困農村發放免息免擔保的扶貧貸款;中端依托科技應用與產品定制結合的農險產品,保障生產經營中的各種風險;后端通過旗下的電商平臺,打通銷售通道,幫助合作社和農戶銷售農產品。
在這樣的契機下,以往“只供線下”的平谷大桃“轉戰線上”,平安好車主用戶也能購買到真正新鮮、產地直發的平谷大桃。平安產險開展的“又是一年豐收時”主題活動,啟動“寶藏鄉村計劃”,助力實現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用直播帶貨等新手段帶來新景象。平安人壽以萬花計劃創新公益項目為抓手,以“保險+”為依托,盤活余杭瓶窯鎮彭公村自然與人文力量,不斷拓展農文旅產業,激發鄉村活力。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只有豐產增收,并把握市場不斷跳動的脈搏,才能實現農業的優質優價,發展成為富民產業、支柱產業。而從“田間”到“餐桌”,離不開渠道的魅力。平安依托自身優勢,讓金融成為鄉村產業的“活水”,令“豐收”成為一件篤定之事,也令每一份付出皆有回報。
植保無人機正在為芒果施葉面肥
人才接力,讓田間的寶藏發光
如何才能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動能”?
此前,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教授、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盛譽犀利地指出:如果沒有人才在農村進行支持和保障,所有高科技以及應用都無法實現。讓6000萬人民把78%的國土資源更好地應用起來是未來鄉村振興所要實施的最本質的目標。
一直以來,中國平安都致力于探索鄉村自我造血的路徑,讓鄉村擁有持續的動力和能力創造美好生活,當中離不開與社會各種力量的接力、配合。為幫扶鄉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2020年,平安銀行、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聯合啟動“新農人”扶持計劃,在西北地區優選一批致富帶頭人,給予資金、品牌、科技上的扶持,對合作社進行升級助力。
這些“新農人”有機會走出大山,前往各地學習,與外界發生更多連接。2022年6月,平安銀行、平安普惠與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浙江大學聯合舉辦“新農人”培訓提升計劃。平安普惠向“新農人”分享了“數字金融+普惠實踐”助力鄉村振興案例模式,平安銀行分享了防詐金融知識等實用妙招。
作為“新農人”計劃的參與者之一,在桃核圈折騰了六年多之后,陜西銅川耀州的左林斌清醒地認識到,“如果不通過品牌裂變的方式,通過現在的客戶讓更多人了解桃核,那么市場肯定是越來越小的?!蓖ㄟ^學習打開眼界,他對如何做好品牌的信心更足了。
有人不斷走出去看世界,也有人選擇歸巢躍“農門”。岑參是百色當地致富帶頭人,作為田東農派三叔電子商務公司總經理,他和五千多畝合作社基地建立了產銷聯盟的機制。畢業于中山大學計算機專業的他,是村里走出去的為數不多的大學生。但在廣東工作3年后,2019年他選擇回鄉創業。
“我父母都是果農,一開始他們并不支持,覺得我好不容易走出窮山村,為什么要回來?!贬瘏⑿χf,百色的好芒果應該走出去,讓更多人知道。于是在2019年,他參加了平安舉辦的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如今他的銷售額每年都是翻倍增長,已闖出一片天。
同樣是新農人代表的陳亞烽,從農科系植物保護專業畢業后,選擇返鄉種植小麥。他將新技術、新理念融入到種植規劃、日常田間管理、種植技術指導、農產品銷售和品牌打造中,共流轉經營5287畝地,成為當地青年的致富帶頭人。在平安產險的免息免擔保資金保障下,農產品銷售的后顧之憂得以解決。
通過平安銀行數字村小程序可以查看監測數據
農村不是落后的代名詞,熱火朝天的新經濟產業吸引著人口從城市向鄉村回流。他們成為反哺鄉村的生力軍,用智慧與雙手為鄉村鋪錦繡,成為躬身在青山與熱土的“技術派”。
在這場“人、財、技”的“接力賽”中,鄉土中國的振興之夢在不斷地萌芽和迸發,中國平安不斷播種一顆又一顆有望燎原的希望火種,讓每一片山清水秀、特產豐足的熱土都煥發新生。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