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后代李祖芳:“紅軍的一天”助脫貧丨我這十年

編者按:

十月,黨的二十大開幕在即?;赝h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時代的方向與人的命運從未如此緊密相連,前者深度塑造了今時今日我們認知和經歷生活的方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十年,每個人的十年都是新時代的影子,時代與個人的交叉點,刻印著這十年的非凡坐標。

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南方周末推出特別報道《我這十年:抉擇與命運》,以“人與時代的互動關系”為主線,選取十年來推動、見證、親歷時代的典型人物,講述他們與我們共同走過的旅程與風景,記錄下那些對中國當下及未來產生深遠影響的變革。
面對大學生,李祖芳會講紅軍在壩上村吃紅米飯南瓜湯的故事。面對干部,李祖芳往往講爺爺李筱甫任“紅軍大管家”期間秉公處事的故事。

井岡山成了“精準扶貧”戰略啟動后第一個脫貧“摘帽”的國定貧困縣。

責任編輯:錢昊平

紅軍烈士李筱甫的孫子李祖芳。 (農健/圖)

秋天到了,壩上村剛送走一批參加暑期培訓的學員。

65歲的紅色講解員李祖芳沒有閑下來,白天,他在自家的地里種蘿卜和青菜,其余時間,就在閱讀和井岡山革命相關的書籍,這已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壩上村是個“紅軍村”,地處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鎮東北角,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村里80%家庭都走出過紅軍。

李祖芳的爺爺李筱甫就是一名紅軍烈士,曾任紅四軍軍需處處長。

或許因為是“紅色之后”,李祖芳先后擔任過壩上村黨支部書記、脫貧攻堅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

過去十年間,李祖芳又多了一個身份。2014年,他成為“紅軍的一天”培訓項目全職講解員,將更多時間用在了講解和接待上,那年他57歲。

近十年下來,李祖芳累計講解六百余場,接待學員超過三十萬人次,這也給壩上村發展旅游經濟帶來了機會。

靠給學員及游客提供紅軍餐、講紅軍故事等紅色培訓體驗項目,這個曾被列為“十三五”期間省定貧困村的深山小村迎來了巨變。

2017年2月,井岡山成了“精準扶貧”戰略啟動后第一個脫貧“摘帽”的國定貧困縣。那一年,壩上村也摘掉了“貧困帽”,李祖芳和其他村民共接待了四萬多名游客,戶均增收兩萬余元。

紅色旅游也為井岡山市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據統計,僅2017年至2019年,井岡山紅色培訓班每年培訓人數均超過43萬,全市旅游收入從138.89億元增加至160.3億元。

成為紅色講解員的李祖芳,現在有更多的機會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他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都留下了足跡,并將爺爺李筱甫的故事,講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