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周調查】大旱背后

本報記者沿著母親河黃河繁衍的足跡,實地探訪中原大地的蘭考、民權、睢縣三地,揭示大旱之下,那些更為令人擔憂的現實......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盧麗濤

在過去3個月時間里,一場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持續襲擊了中國中部和北部,持續時間之長、受旱范圍之廣、程度之重為歷史罕見。本報記者沿著母親河黃河繁衍的足跡,實地探訪中原大地的蘭考、民權、睢縣三地,揭示大旱之下,那些更為令人擔憂的現實。

2月7日,2300多發炮彈終于在河南上空換來百日大旱后的首場降雨,但霧氣般的水粒卻矯柔得僅夠濕潤空氣。當天下午,“首雨”的喜悅在蘭考縣東壩頭村村民李國強心頭堅持了不到1個小時,就被另一種更深的焦慮代替。

在過去3個月時間里,一場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災持續襲擊了中國中部和北部15個省市區,8個冬麥主產區(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蘇、山東、陜西、甘肅)首當其沖,1.3億畝耕地受災,幾占中國冬麥種植面積的一半。“能活下一半就不錯了。”55歲的李國強站在草茬地般的麥田里,腳尖扒拉著枯葉,干澀嗆鼻的沙土撲面而來。

人類進化到不需要水的那天渴死了 圖/鄺飚

 

持續百日的干旱,中原大地一片焦渴 圖/本報記者 王軼庶

2月6日,河南省洛陽市伊川縣農民梁老漢望著干枯的陸渾總干渠心急如焚。 圖/張曉理

睢縣李大莊農戶家的水井水斷斷續續。 圖/本報記者 王軼庶

舉全河之力

沿途無數條饑渴的引水渠如深不見底的吸管,伸進“母親河”并不豐腴的肌體。

自打春節過后,55歲的李國強就開始掐著指頭過日子。家中的10畝小麥黃得只剩下一點綠芯。雖然村西1公里外就是黃河,但在這個無雨無雪且氣溫過低的冬天,強行澆水只會把麥苗凍死。

事實上,無雨的日子早在去年10月下旬就已經開始。最初兩個月,李國強盼能下場雨,到了臘月,他又希望有場雪,但這些愿望最終破滅于農歷新年——這時,麥子已經黃到根上了。

而村子在河東的1000畝小麥,已枯黃殆盡,只剩下河西的一點灘涂地,麥苗在黃河的庇護下得以幸存。

一切似乎都有預兆。整個2008年,極端氣候都在困擾著這個“中原糧倉”。從年初的冰凍災害到春季的揚沙和山洪,再到夏季的冰雹到強對流天氣,尤其是7月13日,鄭州出現174毫米的強降雨,水淹城區,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歷史第二位。

入冬后,拉尼娜現象與全球大氣環流異常卻阻擋了來自孟加拉灣的水汽,北方諸省滴水不見,大旱拉開序幕。連續百日無雨的河南更成為受災最嚴重的省份,受旱面積超過六成,為1951年以來之最。

2月8日,李國強意外發現麥田東側已荒廢十多年的灌溉渠又變得流水蕩漾,這與日漸回暖的天氣一道給東壩頭村兩千多名村民帶來了喜訊。李國強借了侄子的水泵,澆了一畝多的麥子。

這“意外之水”并非從天降,而是來自黃河。“閘口已經開到最大了。”距離東壩頭村8公里外,蘭考三義寨渠首閘管理處處長葉世忠指著一條新挖的引渠說,“現在引水能力已提高了近8倍。”這意味著,數以千萬方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