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阿育王塔,取佛頂真骨,建全國佛都? 爭議開啟阿育王寶塔背后
爭議背后,一個宏大的佛教文化復興計劃正在鋪陳開去。借助阿育王塔及其所供奉的“佛教至寶”佛頂真骨,南京期望能將“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輝煌得以延續,讓佛教文化再度表露在這個現存45座佛寺的現代化都市之中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筠武
“開還是不開”,這是一個問題。
圍繞南京報恩寺遺址所出土阿育王塔,南京市方面正在論證方案,試圖打開這尊可能供奉著“佛頂真骨”的罕見寶塔;而佛教界亦發出公開反對意見,2月6日,南京市玄奘寺住持傳真法師告訴記者:“既然碑文記載和X光檢測都證明塔內供奉佛頂真骨,那么打開寶塔就沒有意義。”
2007年4月,南京報恩寺遺址考古發掘現場出土高1.3米,邊長約0.5米的鐵函,并發現了“金陵長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記”的碑銘,上刻“進呈感應舍利十顆,并佛頂真骨,洎諸圣舍利,內用金棺,周以銀槨,并七寶造成阿育王塔,以鐵函安置”。
對中國考古界來說,這是一個意想不到的重大收獲。在官方記載中,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徐蘋芳激動地說:“這是中國目前發現最大的塔藏舍利鐵函!”去年8月6日地宮開啟,鳳凰衛視、南京電視臺進行了全球直播,媒體冠之以“千年大鐵函,驚世大發現”。
而驚喜之后,爭議迭起。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發現,爭議背后,一個宏大的佛教文化復興計劃正在鋪陳開去。借助阿育王塔及其所供奉的“佛教至寶”佛頂真骨,南京期望能將“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輝煌得以延續,讓佛教文化再度表露在這個現存45座佛寺的現代化都市之中。
南京,佛教文化歷史上的中心?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代詩人杜牧描繪古時南京地區佛寺興旺的詞句,依稀保存在南京市民的記憶里。年紀比較大的南京人還能說出幾個現存寺廟的名字,不過,這座六朝古都的佛教文化歷史已少有人知曉。
在數年之后,南京可能重現佛教文化的鼎盛。
去年伊始,一個官方課題組在悄然調研,目標是要尋找南京作為佛教文化中心地位的歷史淵源,佛教文化挖掘及其開發、整合、品牌化提升。
與宣傳的低調不同,課題組規格卻不同尋常:市委宣傳部部長任組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開會討論和批示。
課題內容夾雜著些許爭議。課題組專家之一,也是佛教文化研究專家楊永泉的調研報告題目是:南京在佛教文化歷史上的中心地位。
爭議在于,目前尚無哪座城市提出這個命題。楊永泉在接受當地一家雜志采訪時,只是將南京列為“中國三大佛都之一”。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局長朱淮寧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莫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