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內陸港城的進擊傳奇
青白江區歐洲產業城全景(白桂斌/攝)
讓一座城市改頭換面,到底要多久?
上世紀50年代,在成都東北方城外的農田間,誕生了一座名字頗具美感的新城——青白江。此后幾十年,這座為工業而生的城市享受著與新中國同步崛起的輝煌,但付出的成本也隨之增長。
玉龍化工總工程師、副總經理葉銳,14年前從川大化工專業畢業后來到青白江,成了玉龍建廠五十多年來學歷最高的員工?!爱敃r來的研究生就兩個人,其他同學很多都選擇去了沿海?!?/p>
然而就在葉銳打拼這些年,青白江幾乎換了個模樣:當年運往全國的鋼鐵、化肥,如今換成了遠達歐洲的家電、食材;本地人習以為常的河溝,現在是游客蜂擁打卡的濕地公園;當年攀成鋼、川化兩家老牌國企堪稱城市名片,如今要客們指定到訪的地標是成都國際鐵路港。
過去十年,青白江GDP翻了一番,外貿進出口總額漲了12倍,人口增加了21%。尤其是近五年來,青白江立足“陸海聯運樞紐、國際化青白江”的定位,吸引國際貿易、現代物流、智能制造、先進材料等領域企業紛紛落戶,產值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00家,推動GDP近五年連跨3個百億級臺階,今年更是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面向“一帶一路”的中試產業基地。
曾經的工業之城,如今被公園、綠道、濕地環繞,吸引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前來就業、安家。放眼國內外的重工業城市,能在這么短時間內脫胎換骨的,非常少見。
面對這場堪稱傳奇的城市變革,外界都想知道:青白江到底是如何“逆天改命”的?
轉軌上陣
青白江能有如今的一切,離不開中歐班列。
截至2022年6月,中歐班列(成渝)累計開行量突破2萬列大關,成為全國開行量最多、開行最均衡、運輸貨值最高、貨源結構最優的中歐班列。
今年是青白江開行中歐班列的第九年。2013年,成都中歐班列的前身——首趟蓉歐快鐵從青白江的成都鐵路集裝箱中心站開出。彼時全國各地都在躍躍欲試,推出了自己的班列品牌。當時很多人沒料到,青白江能從各大城市中脫穎而出。
畢竟半個多世紀的工業建設歷史,早已融入了青白江的城市形象——很長一段時期,成都人提起青白江,第一反應都是川化和攀成鋼,兩家王牌國企最紅火的時候吸納了數萬人就業。1990年,青白江率先成為成都市首個財政總收入突破億元大關的區縣。
大學教師鄢渝葵曾在川化集團工作了三十多年,見證了當年的高光時刻?!爱敃r在川化上班是很值得驕傲的事情。在青白江甚至有這樣一句民謠:女兒女兒快快長,長大嫁給川化郎?!?/p>
但隨著高耗能換取增長的發展模式日漸式微,青白江的鋼鐵、化工產業也由盛轉衰,逐漸出現產能過剩、經營虧損,昔日輝煌褪色。按照通常劇本,這座老工業基地的走向應該是產業凋敝、人口流失、城市收縮。
青白江沒有接受命運的“應該”,而是全力抓住了中歐班列的機遇。通過鐵路班列赴歐,貨物運輸時間只有海運的1/3,成本僅有空運的1/8,將很大程度抹去內陸城市的區位劣勢。
位于青白江的成都國際鐵路港集裝箱中心站(白桂斌/攝)
當年為運送鋼材、化肥而修建的鐵路配套很快派上了新用場,內陸的青白江站到了“一帶一路”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全身心投入到“二次創業”中:
2013年從零開始推出蓉歐快鐵,2015年實現班列雙向對開,2016年中歐班列品牌統一后首班抵達歐洲,2019年首個二手車出口國際專列,2021年首個中老班列,2022年首個中歐班列與中越班列聯程運輸……中歐班列每有新突破,青白江總是敢于第一批嘗鮮。
目前青白江已經建立起以成都國際鐵路港為主樞紐,西進歐洲、北上蒙俄、東聯日韓、南拓東盟的國際班列線路網絡和陸海貨運配送體系,連接境內外100余個城市,貿易往來目的地拓展至“一帶一路”沿線80余個國家和地區,“陸港樞紐”已經成為現實。
青白江的經濟動能也換上了新引擎:2021年青白江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65億,相比2012年班列開通前的20來億增長了十幾倍,推動地區GDP從2012年的276億增長到2021年的620億。
圍繞成都國際鐵路港,青白江還積極爭取到自貿試驗區、綜合保稅區、國家級經開區等多項政策支持,近年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國際貿易、保稅加工、先進材料、智能制造為主導的新興產業集群,國內供應鏈管理企業前50強80%以上在此落戶。
光是近五年來,青白江全區就新增近10萬家企業。目前產值億元以上工業企業突破100家,吸引了總投資超千億元的200個項目落戶港區。
得益于對外開放帶來的城市能級提升,青白江終于有底氣思考更長遠的命題:老工業基地如何實現“二次振興”?如何為區域和國家經濟發展找到新的動力源?
今年初,青白江率先提出要面向“一帶一路”打造“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小試中試、產業孵化、生產制造”全鏈條中試產業基地,長期目標是成為全國和“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科技創新策源地。
“技術創新是‘0到1’的突破,中試專注的是‘1到100’的過程?,F在國內高校的科研人才很多,但專家們瓶瓶罐罐里的前沿東西,最終還是要變為成套的成熟設備和產品才能進入市場?!庇颀埢さ娜~銳解釋。
目前玉龍化工已有上百人的團隊與一批學者、專家合作技術轉化項目。葉銳發現,青白江具備打造中試產業基地的多重優勢。
“青白江有老工業基地時期的積累,工業基礎很好,人才儲備強,現在都還有很多老國企時代培養的工匠,這種技能人才與科研人才的合作對中試是非常關鍵的,因為過程中需要焊接、儀表、電氣等不同專業人才的配合?!?/p>
青白江恰到好處的地理位置,是另一重優勢?!俺啥际兄行倪^來不到1個小時,川大的老師上午做完研究,中午就能來做放大試驗?!?/p>
老工業基地時期的工藝和人才積累,對外開放帶來的“一帶一路”前沿區位優勢,最后成為青白江打造中試產業基地的有利條件——很顯然,這是一條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的發展路徑。
在葉銳看來,未來的青白江會更像一座工業培養基地,“一旦技術轉化形成規模,發展速度會非???,所以說青白江以后的機會非常大”。
換言之,屆時青白江在國家戰略中的站位,也許會像這座城市初生之時那樣,不可忽視。
古今皆華
歷史上的這片土地,其實并不缺少引人注目的資本。只不過由于青白江僅62年的區劃歷史,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往往會被忽略。
好在近年來在成都國際鐵路港的帶動下實現大發展,青白江終于有機會向世界展現這座城市的厚重積淀。
比如古蜀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的已知歷史,可以追溯到4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新河遺址發掘出的房屋遺跡和陶片文物,證明當時這里已有人類活動。
由于歷代文明的活動印記極其豐富,在青白江境內,一地濃縮上千年文化順理成章。
地處青白江西北端的彌牟鎮,早在3700多年前就有三星堆文明活動的痕跡,三國時期諸葛亮著名的“旱八陣圖”同樣設于此,后唐時期這里又開啟了千年古鎮的歷史。民國時期川陜公路建成后,彌牟鎮又成為了“成都北大門”。
城廂古城更是“老成都的活沙盤”。早在1400多年前的魏晉時期,城廂就開啟了縣治,是成都唯一保留千年縣域格局的古城,目前古城的龜背格局與老成都幾無二致。
城廂古城西街航拍(白桂斌/攝)
巴蜀大地的深厚文脈也在城廂傳承了下來。從宋代理學家謝湜、謝潛,到清代的川劇大師魏長生,再到現代著名詩人流沙河,歷代文人墨客、名家大師都生長于此。
青白江對外交流的印記,也因傳承留存到現在。雙元村的春秋戰國墓葬群出土了蜻蜓眼琉璃項鏈,印證了古蜀先民與西域文明很早就有往來。彌牟鎮的清真寺,存有一批阿拉伯文藏經、波斯文藏經,印證了青白江曾是文化交融的要地。
一條連接多個文明的道路,從青白江的歷史中逐漸浮現出來。而隨著近年成都國際鐵路港的崛起,古絲路與新絲路在青白江再次奇妙地交匯到了一起。如何利用這一特殊的區位優勢,考驗青白江的智慧。
其實,深厚文化遺產對城市形象的助力,往往是事半功倍的效果。青白江近年已逐漸體會到這一點。
2017年以來,青白江舉辦了國際友城青年音樂周、亞洲羽毛球精英巡回賽、國際街舞大賽、跑酷世界杯等活動,話劇《大宋御史·趙抃》登上國家大劇院,音樂劇《蜻蜓眼》成功首演,用文化交流拉近中外距離。
與此同時,世界也在增進對青白江的了解。2017年以來,青白江共接待了奧地利總統、盧森堡副首相等3批次外國政要,33國63批次部級高官和駐華使領館官員。
也正是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青白江意識到塑造城市文化符號對于構建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性。
今年9月初,在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青白江區政府與北京冬奧會XR體驗提供方當紅齊天集團簽約,雙方將在城廂古城打造西南首個元宇宙數字文旅產業園,項目包括元宇宙主題樂園、元宇宙沉浸式街區、元宇宙主題精品酒店,項目一期計劃于2023年落成。
在當紅齊天董事長齊笑看來,青白江既有豐厚的巴蜀文明、天府文化內涵和中國傳統文化基因,又身處“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具備中西文明交流互鑒的平臺條件,“是傳播中國文化的絕佳窗口”。
落成后的元宇宙產業園,會實現XR技術(擴展現實)與古城線下場景的融合,將厚重的歷史沉淀激活為全新的文旅資源,推動“城廂”成為青白江、成都的新城市名片。
屆時,一古一今的城廂古城和成都國際鐵路港,將見證青白江作為古絲路和新絲路的交匯點,更好地引領巴蜀乃至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換裝新生
相比抽象的文化底蘊,生態環境更是肉眼可見的城市軟實力。
然而對于重工業城市來說,當年成就越是輝煌,城市轉型難度就越大。德國魯爾、英國曼徹斯特、美國匹茲堡等老牌工業重鎮,都是耗費幾十年才扭轉了城市面貌。
鄢渝葵說,“那個時候講的是‘先工作再生活、先發展再治理’,大家對于環境問題的認識沒有現在這么深?!?/span>
隨著青白江大力推動對外開放,重工業遺留變成了吸引人才安居落戶的不利因素。
2014年到2016年,青白江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在保留總部和研發設計的基礎上,關停了川化、攀成鋼兩大王牌的冶金、化工生產線,并推進上下游64家企業調遷。
如今來看,青白江當時的“壯士斷腕”之舉,有先行一步的覺悟。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也是這一年,成都首次提出全力建設公園城市。
在新思想的引領下,青白江近年大力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充分體現了對生態環境的重視。
截至2021年底,青白江已完成長流河公園、東山公園等“百個公園”示范工程建設,建成鳳凰綠道、長流河綠道、陸港綠道等天府綠道279余公里、小游園微綠地26處,全區建成綠化覆蓋率達到4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43平方米,高于成都平均水平。
如青白江本地人所見,“推窗見景,開門見綠”不是一種修辭,而是客觀描述。
空氣和水質也有了明顯好轉。2021年,青白江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到303天,在成都中心城區中排名第三,主要河流優良水體率提升到100%。
青白江的一些公園也成了網紅打卡地。
將城區一分為二的長流河,在鄢渝葵印象中是一條緊鄰工廠的河溝。而現在,整治一新的長流河濕地公園,將精心設計的自然景觀與原有工業建筑遺存有機結合,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來。
鳳凰湖濕地公園(白桂斌/攝)
而鳳凰湖濕地公園,更是因為連續12年舉辦櫻花旅游文化節而聲名大噪,去年獲評國家AAAA級景區后,正式升級為青白江的城市名片。
改善環境的同時,青白江也注重生活質量的提升。近年青白江針對213個老舊小區開展了改造,著眼建筑立面、電梯安裝、道路綠化等細節,為1.5萬戶居民生活、出行提供了便利。
要知道,這上述所有變化,都是在過去不到十年間發生的。
2019年,青白江作為唯一代表國企改革推動城市轉型發展的典型案例,入選了聯合國的《中國人類發展報告特別版》,2021年又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足以說明其轉型的成功。
青白江這些年的變化,葉銳都看在眼里。在他看來,“現在青白江的吸引力,和以往比完全不一樣了”。
一個佐證是,近年很多高層次人才主動來到青白江。光是葉銳所在的玉龍化工,近幾年就陸續來了三四十名本科生、研究生新人。“有的放棄了央企,有的放棄了讀博機會過來,以前根本是不可想象的。”
這種吸引力的提升,不僅因為環境改善、機遇增多,也要歸功于青白江宜商、宜業、宜居、宜游城市形象的升級。
因為科技轉化合作,葉銳近年時常要為注冊新公司和政府打交道,他發現青白江針對初創公司已經建立了一站式VIP服務流程。“政府有專人跟進,各環節審批都非???,基本一兩天就能走完程序,態度也非常好。”
目前青白江已經實現了“一枚印章管審批”,100%的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開辦企業最快可實現“0費用開辦、立等可取”,此外還出臺了營商環境4.0版政策,在四川率先開展一系列跨省、跨市、跨區事項通辦服務。
對于人才的重視程度也遠超以往。近五年來,青白江出臺了產業英才計劃、城市獵才計劃等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建成了38.22萬平方米人才公寓,本科及以上人才都可申請相應的待遇。去年,青白江更是拿出了一份為期五年的《人力資源協同創新行動計劃》,為青白江未來產業結構升級提前做出人才結構部署。
重視還體現在一些很細微的地方。比如每年青白江政府班子都會到訪區內企業、關懷人才。就在前不久,區政府領導就特意到玉龍化工看望新入職員工,“面對這種關照,作為人才的心理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
青白江讓越來越多年輕人心馳神往。2021年青白江常住人口突破50萬,當中95后、00后高校畢業生持續增長。鄢渝葵和葉銳身邊的年輕人里,近年在青白江安家的非常普遍,有新員工今年剛來玉龍化工,轉頭就在青白江買了房。
在葉銳看來,這是因為年輕人被城市的前景吸引了過來。“我們這代人是做好一份事業就能體現個人價值,而現在的年輕人非??粗厍把匕l展和創新機會,主動投身其中,就怕錯過了機遇。”
這種想法不難理解。畢竟,青白江已經證明過創造傳奇的本事:從成都昔日工業明珠,變身強勢崛起的陸港樞紐,再到公園城市、高品質宜居之城,只用了不到十年。誰知道下個十年,青白江還會出現多少驚喜?
為過往的輝煌而驕傲,又不乏擁抱未來的勇氣和魄力,宜居、宜業、宜商、宜游的青白江,還將繼續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創造更多傳奇。
網絡編輯:kuang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