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影現實,激活記憶 ——顧錚眼中的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

“當前一個最突出的問題是,攝影家與社會對紀實攝影作為文化批判裝置意義的認識遠遠不夠。一些社會問題,比如環保問題、消費文化與當代生活的關系、以追求現代化為代價出現的貧困問題等都沒有在紀實攝影中獲得令人印象深刻的嚴肅回應”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楊子

(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提供/圖)

上海的初秋,梧桐葉飄落街頭,偶爾能聽見枯葉上的步履聲。

幸福里側巷深處,日式咖啡館,戶外小院一片靜寂,時間的枝椏在墻上留下記認,凝視的人像探出身來,斜倚著……

顧錚從帆布包里取出相機,對著滿墻隨風拂動的爬山虎,拍下多張不同視角的照片……觀照中國當代攝影流變,他的鏡頭也是這般精微,聚焦歷史這面老墻,爬梳錯綜蔓生的脈絡。

“作為評論家,我其實就是個‘寄生蟲’?!?/p>

顧錚專事影像評論,早已是圈內名家,姿態卻相當低調?!拔抑皇恰纳跀z影師創作實踐的評論人,根據我對媒介的了解,去挖掘自己的感受,有時頗受限制,但也有機會深入探討個體的成長?!?/p>

凝視“景觀”,見證時代

新作《中國當代攝影景觀》面世以來,“著名攝影史家”的稱謂讓顧錚有些頭疼,他誠惶誠恐,一再強調,“我不認為能用‘史’來作為書名,這是從我個人立場和視野出發看到的被限定的‘景觀’,反映了我對歷史的看法?!?/p>

新著分為上編“現象”和下編“個案”兩大部分,顧錚以紀念碑顯微鏡的雙重視域,點面結合地勾勒出中國當代攝影自1980年至2020年的發展樣貌,“我希望‘現象’和‘個案’形成互補,從宏觀到微觀,讓讀者了解中國當代攝影的變化,又在一定程度上有開闊的視野。個案分配,照顧到不同攝影樣式和語言,例如侯登科從事傳統紀實攝影,楊福東將虛擬和紀實結合,王國鋒運用數碼技術重構現實畫面……不同個案讓我們認識到攝影的豐富性和復雜性?!?/p>

1980年代,受時代思潮影響,民間攝影群體在各地涌現,顧錚加入上海攝影團體“北河盟”,宣布“以誰也不能替代的眼睛,去認識誰都面臨的世界”。

在顧錚看來,1980年代標志著中國當代攝影的“重新啟動”?!半S著新時期到來,自主觀看的可能性終于出現。1980年代攝影最值得重視的方面是,個體的蘇醒、歸來,以及個體為爭取個人觀看的權利的不懈努力?!?/p>

2022年春天,顧錚和家人都經歷了上海的靜默期,但他的創作卻依然活躍,兩個月間拍攝了幾千張照片,其中,有他和太太掛在陽臺上的兩件當作防護服用的透白雨衣,灰冷色調,氛圍清寂;也有昏黃燈光下被棄的幾只口罩,仿佛“挺立”在地面上;還有他在小區里“拉物資”,一手扶著平板車,騰出另一只手舉起相機,拍下自己被黑夜拉長的黑影……“記錄的都是疫情中的日常,我給這批作品取名‘疫?!盗??!?/p>

當一個全球性災害事件發生時,一場“圖像風暴”就會席卷全球。

“攝影的災害記錄,最重要的意義在于為后世保存視覺資料與文獻,防止人類對于自己歷史的失憶?!弊?020年疫情暴發起,顧錚持續關注“面對災害的攝影”,提出值得深思的議題:“將災難視覺化,于攝影家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挑戰。但更考驗人的是,你是從人性出發,去面對這些有時甚至是挑戰人性的災害,還是服從于某些話語的要求去扭曲自己的觀看以適應某種話語?”

攝影鏡頭通常聚焦具體的對象,但疫情的出現卻給攝影師帶來新的挑戰——因為病毒不可見。關于“攝影如何表征病毒”,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