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谷三丁目的時間

“我和直子在四谷站下了電車,沿鐵路邊上的土堰往市谷方向走去……”

時隔多年重讀 《挪威的森林》,我驚訝地發現,渡邊與直子重逢的位置就在我旅居的四谷三丁目附近,相隔一站路,步行也就十來分鐘。2019年,在四谷住了前后加起來兩個多月,我走過好幾條散步路線,卻不曾沿著JR鐵路往北。人的生活版圖往往由周遭店鋪輻射開去,由點成線。以下的記述是那年尋常的一天,從黎明到夜晚,關于在那里謀生的人們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責任編輯:楊靜茹

四谷三丁目 (默音、小c/圖)

1

凌晨4點,四谷三丁目路口的天空呈現藍灰色,將樓群映成黑色剪影。從四樓的酒吧窗口望出去,遠處最醒目的是某座大樓頂上的“丸正”超市廣告燈牌,白底上,紅圈里一個“正”字。從樓下過一個路口往西,就是那間超市,附近居民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仰賴其供應。每到周末,啤酒貨架的一大半都空了,最先售罄的是近年來流行的精釀,缺口隔個兩三天才逐漸被補上。

酒吧要到5點才打烊,此時只有店主M獨自在店里。他將玻璃櫥柜內的甜點存貨打量了一番,心想,是不是趁現在烤一只派。

這是一間主打朗姆酒的酒吧,另一項特色是M親手制作的甜點。無論是相對簡單的蛋糕卷、泡芙,還是制作費工的塔和派,品質不輸東京排得上名次的甜點店,也有客人專程為吃點心來到這里。偶爾還有不識趣的人問,你為什么不干脆開間甜點店?

遇到這種問題,M便環顧身后高矮胖瘦不一的朗姆酒瓶,瓶中容納了從金色到深棕色的液體,老年份的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他說,因為我喜歡朗姆酒,我做點心也只是為了配酒。

離開擔任調酒師的上一間店后,M花了不少時間搜尋店面。替人打工不用擔經濟上的風險,但那樣就沒法專注于朗姆酒。最終覓到的是位于四樓的這一處,正對著十字路口,離新宿兩站地鐵,算得上東京核心區域,更好的是房租不太貴。業主聽說他的計劃,感慨地說,我也有過開酒吧的夢想。

他看到那扇對著路口的大窗時就知道了,這將是他在夜晚的棲身之所。一如預想的,他透過窗戶眺望過一個個夜晚與清晨。有時忙得恨不得多長一雙手,有時閑得無聊,而時光總是以同樣的節奏流逝。

江戶地圖 (默音、小c/圖)

2

構成四谷三丁目的兩條主干道分別是東西向的新宿通和南北向的外苑東通。將時間往回拉到江戶時代,地圖上只有東西向的甲州道路,后來演變為國道20號,新宿通便是國道在市區的一部分。

兩三百年前的旅人由日本橋往西,先要出江戶五門之一的半藏門,再經過有精兵守衛的四谷見附門(見附指的是外側帶哨所的城門),從橋上跨過真田濠,便可以從甲州道路一直走到下諏訪(如今的長野縣境內),全程兩百多公里。修這樣一條工程量巨大的長路,當然不僅是為了百姓的方便,實際上,德川幕府建造甲州道路,為的是萬一江戶危急,將軍可以徑直逃到甲府。

寬永13年(1636年),上田藩主真田信之等人領了德川家光的命令,在江戶城的西面開鑿護城河,真田濠由此得名。

當初為了建造河道,將住在該地的居民西遷到城外的林場,從此松林消失,演變為民宅密集的街區和巷道,也就是今天的四谷三丁目。四谷站的東側仍然能看到四谷見附的城墻遺址,灰黑色的石塊壘成一人多高的臺,其上櫻樹繁茂。真田濠的一部分成了外濠公園,另一部分被填埋成上智大學的運動場。

對四谷三丁目的店主們來說,甲州街道也罷,真田濠也罷,都不過是歷史書上的名詞,他們有每天的日常要面對。

M在店里軟化黃油準備做點心的當口,新宿通斜對面一條小道往里幾十步,路的西面,有座紅色瓷磚貼面的樓。一樓縮進去幾個平方,形成小小的中庭。側面有扇雙開推拉式玻璃門,頂上掛著牛頭骨,旁邊掛著個涂成黑色的燈箱,中間的留白是一根大骨頭。此刻牛眼眶里的紅燈泡和燈箱都亮著,氣氛甚至有些陰森,很難猜到里面到底是間什么店。更讓人納罕的是,5點不到,門口已站了兩個人。

I背著手,敲了幾下酸痛的后腰,拉開移門。長得像《龍珠》里的龜仙人的他,是一間傳說中的拉面店的老板。他的第一間店開設于上世紀80年代,幾經遷移后到了四谷三丁目。不像M的酒吧在主干道的路口,他的拉面館藏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