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深耕難,跨界趕時髦易:談談制造業升級的三大路徑
當既無法“突破性創新”,又不愿“精益求精”時,盲目的“產能規模擴張”能走多遠多久?蘋果的5G基帶芯片攻關,是其產業體系發展的攔路虎,其主業持續發展所必須跨越。而國內不少制造企業卻有如此模式:在主業產能爆炸式增長后利潤降低,廠家琢磨著跨界去做電動車等,什么時髦做什么,一窩蜂做,很快藍海卷成紅海。
責任編輯:陳斌
時下“制造業升級”是熱門話題,與大眾歡欣鼓舞“制造業大國”不同,企業家和專業人士普遍感到很焦躁,他們更關注“由大到強”。在制造業干過就知道:現代科技發展迅速、產業升級換代很快,只要稍有不甚,前幾年還是近乎壟斷性的巨無霸,幾年后甚至可能面臨生存危機,典型案例是昔日的手機領軍品牌NOKIA。因此,企業家即便在巔峰時期,都感到壓力很大。
制造業升級,大致有三大路徑:
第一,突破性創新。昔日的蘋果、微軟,當今的馬斯克都屬于這一類。他們無中生有、顛覆性創新,成為整個傳統產業“公敵”。這類突破性創新人物,一段時間內都被罵得最狠,因其創新產生“黑魚效應”,迫使全球所有產業的硬件、軟件、操作、管理系統,不得不跟隨升級、不斷進步,企業家、管理層、技術層、操作層都不得不終生學習、不停更新。
第二,體系性產業擴張。今日的蘋果公司是典型。早期的喬布斯是突破性創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