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的電車往事

故鄉的事物,身在其中時從不覺得它有什么特別之處,離開那個環境再回頭去看,或者借助“外地人”的視角去重新感受,才會發覺其不同的意義。電車對我來說就是這樣

2014年,刁亦男導演的電影《白日焰火》上映,在看那部電影時,盡管它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冰城哈爾濱的故事,但我還是一眼認出了撫順的痕跡,那就是電車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撫順

責任編輯:楊靜茹

8月末尾,夏日已染上一絲秋意,而午后毒辣的陽光依然威力不減??床灰姷臒焿m給藍色的天空蒙上一層灰白的調子,也讓我身側原本就深不見底的巨大礦坑看上去更加迷蒙。

我按照地圖上的指引,穿過道口、走過廢品回收站轉入這條看上去已然許久無人問津的小路。左手邊是平行的鐵軌,越過鐵軌即是亞洲最大的露天礦坑——撫順西露天礦的南緣;右手邊則是廢棄已久的廠房,破碎的玻璃窗格下還印著標語,雜亂生長的野草遮住了當年認真涂上去的筆劃。單獨占了一格、位于正中且漆色依然清晰的紅色正圓形句號看上去與周遭格格不入,那是這一整個破碎的建筑立面上唯一完整的東西。

我沿著鐵軌向地圖上空白的深處走去,試圖弄清楚那上面“機車庫”的標注能否給出困惑我多年的問題的答案。陽光直射在臉上烤得發熱,仿佛把空氣中的煙塵都糊上皮膚,我伸出手擋在額頭前,試圖看清楚鐵軌延伸的方向是否有我想要的東西,不過卻是徒勞。好在在這無人的小路上,我得以透過微風吹過野草撲簌簌的聲響,捕捉到一絲微弱而節奏規整的“哐當-哐當-哐當”,那是礦坑深處還在運行的電車的聲音。

終于,我看到平行的鐵軌開始彎曲,分叉成多條,原本水泥制的枕木也不知道在何時變成了木質。就當我準備邁過鐵軌繞過前面的紅磚房一探究竟時,突然一個聲音叫住了我:

“喂!干嘛的?”聲音來自視線最遠處鐵軌旁一個穿著一身藍色制服的工人。

“我聽說撫順原來那些舊電車都停這邊了,想來看看?!蔽页吨ぷ诱f,“我在網上看見有人來看過?!?/p>

聽到我是來看電車的,那人并沒有要攔住我的意思,而是邁過鐵軌向我走來,“嗐,你來晚了,就上個月,都拉走啦!”

拉走了?我心想,現在才8月,我明明在網絡上看到別人2月來的時候,還拍下了上世紀30年代日本制造的滿鐵101型客運電車,還有新中國成立后改造過的“團結號”、“發展號”電車。

“拉哪去了?您知道嗎?”我繼續追問。

“有幾個拉那個博物館去了,別的就不知道了?!?/p>

博物館站月臺

電鐵往事

由于各種必然與巧合,當我真正來到那位工人所說的撫順煤炭博物館,已經是五年后的另一個8月。因為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種種出行限制,我在這個2022年的夏末獲得了久違的在家鄉“休假”的機會,也終于能夠將腦海中關于電車的零零散散的碎片拼湊到一起。

撫順是一座因煤而興的城市,最早出現的電車也是為了服務于煤礦開采。煤炭博物館位于西露天礦的西南緣,我開著車從市區前往,離開最熱鬧的市中心,一路就是繞著西露天礦的北緣,與電車鐵軌相伴。記得年幼時,每次走過這條路,家人都會說起,曾經我姑姑每天都要在這里坐電車上下班。有一站名叫新生橋,是電車系統中西部客運干線和經濟干線的交匯站,連接著曾經的撫順水泥廠、液化工廠、鋼廠、發電廠等等重要工廠,也是家人口中曾經人最多也最熱鬧的站點,如今只剩下雜草叢生的水泥月臺和銹蝕的遮陽篷。

撫順電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04年,是中國最早出現的有軌電車系統,在2009年7月客運部分停運前,也是國內規模最大、長度最長的準軌電氣化地方鐵路系統。雖然撫順人習慣稱之為電車,但它更加準確的名字應該是電鐵,它不同于長春、大連等地市內的有軌電車,而更接近于東京、大阪等日本城市如今仍在運行中的市郊通勤鐵路系統。即使不考慮線路的設計,從外觀上也能明確察覺到這一點,每次我有不了解撫順電鐵的朋友來到撫順,他們都會以為那些鐵軌是用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校對:趙立宇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