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荒?!睅熡老迹菏睾谩暗谝魂P”
海關在嚴把國門公共衛生安全關時,需要重點防范境外重大傳染病入境,所以我們實驗室關注的傳染病和國內的一些研究機構不太一樣。
責任編輯:錢昊平
師永霞在國家生物安全檢測重點實驗室。
1976年出生的師永霞,是廣州海關技術中心衛生檢疫研究所主任醫師。
工作以來,她所在的實驗室歷經多次重大口岸疫情。2008年,她所在的研究團隊首次檢測出我國首例輸入性基孔肯雅熱病例,此后陸續檢出全國口岸首例輸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及首例輸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2017年,他們還完成了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冠狀病毒的國內首次分離。
多個“首次”的背后,都離不開師永霞的努力和付出。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她在過去十年里見證了行業中的哪些變化,對于未來又有怎樣的期待?
在第一關及時防住
南方周末:在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前,你去哪些地方收集過意見?有什么發現?
師永霞:結合本職工作,我去了廣州海關關區各隸屬海關單位和技術機構收集意見,感受到了衛生檢疫智能化建設帶來的令人欣喜的改變。比如現在可以自動對入境人員信息進行智能化記錄,包括口岸現場的采樣和檢測結果的反饋,都可以實現各個聯防聯控部門的對接,這樣既滿足了旅客快速通關的需求,也能夠減少在口岸現場的人力投入,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概率。
南方周末:二十大報告中,你最關注哪部分內容?
師永霞:我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