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放棄了無人駕駛獨角獸丨科創要聞
科創要聞不都是好消息。投資人放棄無人駕駛獨角獸Argo AI;六單位開放共享考核結果較差,被點名批評。
荷蘭飛利浦公司在中國部署創新組織、整合創新資源,這背后是中國創新環境的提升,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測算2021年中國創新指數為264.6,中國政府不斷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發改委等六部門印發《關于以制造業為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
科創,要標準、要統一大市場,需要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要素市場流動起來。歐盟統一充電器接口,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科技部印發《“十四五”技術要素市場專項規劃》,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專利開放許可使用費估算指引(試行)》,并與工信部聯合印發《關于知識產權助力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
責任編輯:黃金萍
Bad News!
10月26日,大眾汽車、福特汽車分別宣布,將不再投資自動駕駛初創公司Argo AI,其部分員工和在研項目將分別由兩公司接收。Argo AI成立于2016年,創始人Bryan Salesky曾是谷歌自動駕駛項目(現為Waymo)的硬件開發總監,Peter Rander曾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國家機器人工程中心參與Uber無人駕駛項目。 Argo AI美國總部設立于匹茲堡,歐洲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目前員工超2000人。2017、2019年公司共獲得約36億美元的投資,主要來自福特和大眾。公司未能吸引新的投資者進入,此前預期的2021年將L4無人駕駛技術商業化也未能實現。
福特汽車在財報中對Argo AI的投資記錄為27億美元的“非現金稅前減值”(non-cash, pretax impairment),2022年第三季度錄得8.27億美元凈虧損。 福特汽車總裁、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稱依舊對L4樂觀,但是規?;?、可盈利的無人駕駛將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且不一定要自己研發這一技術。大眾汽車則表示,未來將在中國與 地平線合作,同時還將利用其軟件部門Cariad與博世來推動高度自動化和自動駕駛發展。
? 點評:“Aigo正在重塑人類出行”(Aigo is reimagining the human journey.)Aigo公司官網的首頁仍是這句充滿雄心的口號,其最近一篇新聞,是Argo AI無人駕駛業務通過Lyft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落地。然而,在當前經濟形勢下,投資人逐漸對L4級別以上的無人駕駛失去耐心和熱心,轉而著眼于看得見、可落地的L2和L3。這對無人駕駛 行業來說,確實是一個殘酷但必須接受的現實。如何在設定遠大目標的同時,兼顧其商業可行性,尋得可持續發展之路,也值得所有行業的創業者們冷靜思考。
10月25日,科技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發布《2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孫顯安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