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輪動力電池退役高峰抵達:應讓電動車主承擔回收成本
考慮到電動車實際上是有補貼的,而正是這個補貼扭曲了電動車、電池的真實成本。所以,只要取消補貼電動車,把這筆錢拿去給電池行業,支持那些環保合規的企業即可;或者,讓購車者額外出一筆錢來補償電池回收處理的成本,也可以。這樣既能保護環境,又能讓電動車呈現出真實的使用成本。電動車發展這么多年,也到了該由市場決定的時候了。
責任編輯:陳斌
隨著電動車銷量的爆發式增長,電池處理也成為一個新問題。
電動車使用的動力電池報廢之后,有兩種處理方式。一種是徹底拆解,回收電芯中的鎳、鈷、鋰等材料,然后再出售,最后流回到動力電池生產商,完成循環。另一種方式是重新組裝。動力電池由無數小電池組成,整塊電池報廢后,還可以挑出狀態好的小電池,重新組裝,用在其他要求不高的場合。
從中國電動車的發展來看,2021年前后是第一輪動力電池的退役高峰,加之2021年以來,鎳、鈷、鋰等價格持續暴漲,動力電池回收企業在這兩年爆發式增長。目前,中國動力電池回收相關企業達3.85萬家,其中2020年新增3321家,同比增長143%;2021年新增2.44萬家,同比增長635%。
這些近兩年才成立的企業,普遍規模小,在行業中被稱為“小作坊”。在眾多回收電池廠中,截至目前,進入國家工信部白名單的只有45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