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90后家長開始讓娃“科學早戀”了,這真的科學嗎?
孩子之間本來很朦朧很美好的感情,家長們卻在腦子里把計算器按得啪啪響,干涉孩子的情感選擇,影響孩子建立健康情感聯系的能力。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科學早戀”是不是偽科學。
責任編輯:劉韻珊
(IC photo/ 圖)
回想起80后、90后的青春,早戀是他們的禁忌。
然而,當這群人成為父母時,他們對自己進入中小學讀書的孩子早戀的態度發生了變化,非但不排斥早戀,對孩子的“科學早戀”還樂見其成。
一段時間以來,90后家長讓娃科學早戀的新聞不時登上熱搜。
所謂“科學早戀”,是將早戀視為一個經濟命題,兩方家庭看作兩個可評估價值的發展中企業,為避免“企業”價值下降(孩子日后婚姻“扶貧”),提前選擇與當下估值相似的“企業”戰略重組,達到雙贏效果。所以,孩子中學時(甚至小學時)就早戀也無所謂,畢竟是同學,對對方的家庭越是“知根知底”,婚姻決策就越“科學”。
家長對孩子早戀的態度發生怎樣的變化?有本質性不同嗎?“科學早戀”真的科學嗎?
從“杜絕早戀”到“科學早戀”
在過去,老師和家長對于孩子早戀主要都是持批評否定的態度,一發現孩子有早戀的苗頭,一定會想法設法將它扼殺在萌芽狀態。
在老一輩的刻板思維里,好像孩子早戀了就會變成不良少男或不良少女,就會吸煙文身,就不愛學習、成績一落千丈,甚至“亂來”早早就懷孕生子。
所以,很多80后、90后讀書時,學校會有各種各樣禁止早戀的奇葩規定。
比如禁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