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字知時節,圖文識古今——【立冬·冬】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每年公歷11月7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225°時為立冬。
立冬代表進入了一年中最后的季節——冬季。甲骨文中,“冬”字像打滿結的繩子,古人結繩記事,于繩子末端打結,意味事情做完了,因此早期的“冬”意同“終”?!岸弊窒旅娴膬牲c,代表結冰,表示立冬之后開始下雪。
中國古代將立冬分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野雞等雀鳥)入大水為蜃(蛤蜊)。時至立冬,水面開始結冰,霜凍出現于大地之上。野雞等雀鳥冬藏避寒,因它們身上花紋與蛤蜊相似,就有了雀鳥成為蛤蜊躲進了水里的說法。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