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奎:悼念王貴忱先生

我與貴老交往三十余年,一直以師禮尊行;舉凡做人、治學、交朋結友之道,均值得我師法。

責任編輯:劉小磊

著名學者王貴忱先生(1928-2022)。 (秦穎/圖)

2022年10月28日晚,我從廣東省社科院李慶新教授處獲悉,王貴忱先生(同行尊稱為貴老)今天走了。貴老年高德劭,套用一句古語,可謂是福壽全歸。然而,失去一位廣受同行尊敬的文博大家,對嶺南學界而言,不能不說是一大損失,令人傷感。

我認識貴老多年。上世紀八十年代,經廣東社科院趙立人先生介紹,我開始向貴老討教。記得第一次到貴老府上時,看到客廳墻上掛著“可居室”與黃苗子題寫的“有錢人家”兩塊玻璃鑲著的匾,因注視良久,貴老問,發現問題了?我說,心安處即家鄉,看來貴老是徹底嶺南化了,此地可居;請問貴老,藏幣中有漢五銖嗎?他說,有。彼此會意一笑。初見面,多少不免問問對方的情況。他說,你過去在長春工作,我是鐵嶺人,我們是半拉老鄉。他問我在哪里上的大學,我告訴他,本人在天津南開大學就讀,畢業后分配到長春東北文史研究所,它是東北局的事業單位,1961年和1962年相繼從重點大學文、史學系招來兩批學員,聘請多位老先生給學員講四書五經、音韻、文字、樂律、掌故。上午在講堂聽講;下午、晚上自習;下午或節假日可到老先生處請益。文史所的所址為原偽滿外交部大樓,集體食宿,研究生待遇。我們五十幾個人是從西漢董仲舒獨尊儒術以來中國兩千余年歷史長河中最后一批受過較系統的儒家經學教育的知識分子,旨在為東三省培育文史人才,以“振興東北文風”(宋任窮傳達的周總理要求)。貴老聽了很感興趣,又問,有哪些老先生給你們講過課?我回答他:請來文史所講學的老先生,大部分是高齡退休(或無職)人員,來自京滬杭等地,分長住與季節性(5-9月)兩種。記得起來的,長住的有鐘泰、李泰棻;季節性的有金兆梓、洪誠、丘瓊蓀、陸懋德、朱謙之、吳兆璜、瞿兌之、惲寶惠(惲毓鼎之子)、陳登原等先生。貴老說,這些先生名字大部分知道,但無交往。

在談話中,我知道貴老從小家里窮,僅上了幾年小學, 1945年東北光復,十七歲的他參加了剛出關的八路軍,因為有點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