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拐少年回家后:尋子家庭,用書寫填補空白

“十多年之后,再把這些東西寫下來,雖然我也是一邊寫一邊哭,但是就像跟心理醫生講出傷害你的故事一樣,我說出來了,很舒服?!?br />
每次去學校,見到班主任,孫海洋總問兒子在學校開不開心,和同學玩不玩得來。班主任問,你怎么就問他開不開心,都不問他成績怎么樣。孫海洋覺得匪夷所思,我的孩子經歷了這么大的事,我肯定最關心他開不開心啊。

(本文首發于2022年11月10日《南方周末》)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李慕琰

孫卓被拐前,一家四口的合影。 (南方日報記者 肖雄/圖)

孫海洋有一個帶密碼的行李箱,尋子十四年間,他常抱著它上新聞圖片,里面裝著兒子孫卓被拐前僅有的物品——兩三歲時的秋衣秋褲、幼兒園校服、作業本、書。

2021年,找到兒子后,有一天早上醒來,孫海洋睜眼看到客廳角落里堆的幾萬份尋人啟事,忽然一陣膽寒。他使勁掐了手臂,確認孫卓真的回家了。后來,他把這些尋人啟事和密碼箱全部送走,不敢再看見,“我會擔心這是不是一個夢,就怕夢醒了?!?/p>

一直以來,這個尋子家庭一舉一動都引人注目。2007年10月9日晚,深圳南山區白石洲,包子鋪老板孫海洋年僅4歲的兒子被人販子拐走。此后十四年,孫海洋成為著名的尋子父親,是陳可辛執導電影《親愛的》中張譯飾演角色的原型人物。2021年底,警方在山東陽谷縣找到失蹤多年的孫卓。

在孫家眾所周知的故事中,有一層隱秘的敘事,來自他的第一個孩子,女兒孫悅。很多年里,為了保護孫悅,孫海洋對外隱瞞了她的存在。孫卓回家后,人們發現,雖然家庭遭遇過巨大的創傷,這個女孩卻從一片瓦礫中成長得異常優秀——

她英文流利,從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碩士畢業,學漢語國際教育,能用細膩的語言表達家人間的情感褶皺,也足夠獨立勇敢,一個人周游歐洲,在阿爾卑斯山腳滑雪,去冰島看極光。

最近,孫悅將父親尋子多年的經歷寫成書出版,名為《回家:十四年又57天》。弟弟被拐時,孫悅只有9歲。孫海洋很少在她面前講找孫卓的事,她因為幫不上父母忙而負疚,能做的只有顧好自己。

為什么由女兒來寫這本書,孫海洋給出的理由很樸素:“我們家只有她寫?!钡^了一會兒,他有些靦腆地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覺得她的文字,那是我表達不出來的?!?/p>

這是成年后的孫悅送給父親的一份禮物。她終于可以知道,那些年父親都經歷過什么。而對孫海洋來說,這是為人生中最艱辛的一段時光留存記錄。

本質上,這是一個關于時間和記憶的故事。十四年又57天是一段真實的空白:父與女之間可以通過書寫達成理解交流,但在實際的生活中,即便孫卓已經回歸家庭,失去的十四年始終存在,過往無法追回和更改,他們在空白之下,一點一點開始新生活。

為了照顧孫卓的口味,母親彭四英特地學了山東菜,但不太正宗。孫悅說,他們都能理解媽媽失而復得的心情。 (視覺中國/圖)

他回來之后,寫作有了很多意義

過去的一年里,孫悅覺得爸爸比從前開朗了很多,“愿意講故事給我聽,而且還講得云淡風輕,很開心”。不久前,家里來了兩個客人,其中一個是湛江人。飯桌上,孫海洋用開玩笑的口吻說,“湛江啊,我去過,去那里給四個人販子接風?!?/p>

孫卓平時住校,每逢周末,孫海洋都會抽空送兒子上下學。這是父子倆單獨的相處時光,孫海洋有時會聊聊家中親友的稱呼,家鄉的風土人情。有時是講講為人處世的道理,教育孫卓要對朋友好,吃飯喝飲料要搶著埋單。

但更多時候,他是在介紹深圳這座城市。周末的晚高峰,街上車水馬龍。他總愛說起,改革開放四十年,哪棟大樓、哪條路是何時建的。南山區的西麗醫院,小兒子孫輝是在這里出生的。有時他指著窗外,說這是一家人從前租住過的地方。孫卓會喃喃地回應,哦,你們以前住在這里啊。

父子倆的普通話口音不同,有時聊天不算順暢。孫海洋覺得,孫卓本該和姐姐弟弟一樣在深圳長大,如今卻對這里不熟悉,他只能通過這種方式,讓孫卓慢慢了解這座城市。

如今走在白石洲的街頭,孫海洋會隨意地指著路邊的行道樹,輕描淡寫地對人說,自己曾在每棵樹上都貼過尋人啟事,“你們想從這個白石洲出去,都要看我的尋人啟事”。

但尋找孫卓的這些年,他多數時候是一個沉默的父親,總是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蓁蓁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