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爾芙的細致
從始至終,伍爾芙就是用這樣瑣碎的細節,豎起一座燈塔,讓拉姆齊夫人在生活的紛亂煩惱中,發出和諧安寧之光,給身邊的人,以生活的敞亮。
(本文首發于2022年11月1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1882-1941)。
弗吉尼亞·伍爾芙的《到燈塔去》,篇幅不大,人物不多,屬小說類,但里面沒有小說中常見的大起大落,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曲折情節;書中說的,都是些尋常、普通的事情,實為兒女情長,還相當繁瑣細碎;可讀完后,想到的,是使命。
能把日常生活、日常情景、歲月的日常流逝,用清泉般的明澈文字,洗盡塵沙,透出永恒,非有一種使命感催促不可。
?
或許應該說,有人來到這個世間,正是帶著使命的。
這些人,好像是專門為了某件事情而來,某件總是追著他們、讓他們一生夢牽魂繞的事情。對他們而言,食盡人間煙火,就是為探明某些事理;任何牽掛,任何誘惑,都無法讓他們從心上抹去,從手中放下這件事情。他們一準是聽到遠遠傳來的呼聲,喚起了內心無名的悸動;非要把人、把世界、把人同世界之間的究竟,說出個來龍去脈。
造物神也偏愛他們,給了他們天分,又給了他們發揮這一天分恰好所需的心靈磨難;給了他們靈性,也給了他們守住這靈性的執著。讓他們用自己或長,或短,或曲折跌宕,或平靜無奇的一生作背景,寫下一本本傳神、傳世的書,點撥著后人的心路歷程。
?
弗吉尼亞·伍爾芙一定知道,她自己身上就負有這一使命?;蛘哒f,造物神一定選中了這位女子。她父親是知名的文論家,造詣頗深。她從小就接受熏陶,在父親書房博覽群書??赡赣H卻早早地離世,讓她在小時候,就體會到親人離喪帶來的人生無常,年少的內心過早承受命運的嚴峻,變得異常敏感。
長大后,她的家中,匯集了一群談吐不凡、文思動人的才子。這些人常在伍爾芙家聚會,高談闊論,一談就到深夜。他們中有畫家、小說家、理論家、詩人,其中大名鼎鼎的有福斯特、凱恩斯、艾略特,還有羅素,人稱“布盧姆斯伯里圈子”,在文學史上,傳為佳話。
她的身邊,更有一位體貼入微的丈夫倫納德。情緒低落時,給她鼓勵;作品完成后,做她的第一個讀者。起初,她不大自信,不知自己的作品寄出后,能否采用;更無法鼓起勇氣面對退稿。于是,倫納德買來打印機和排字機,決定兩人練習排字印刷,自辦了“霍加斯出版社”,出版伍爾芙的作品。這家夫妻經營的出版社辦得很是紅火,出版的作品中,有曼斯菲爾德、艾略特、勞倫斯、弗洛伊德等人的作品。
從開始,伍爾芙瞄上的就是前賢的經典杰作??伤钟X得,先人所用的手法,似乎已不夠用了,要躋身這些大師的行列,就要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也許是天賦使然,她試筆不久,就找到了,并在1927年出版的《到燈塔去》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獨特風格:用散文的語言寫小說,用詩的意會駕馭散文的語言。在充滿詩意的語言中,在對深層意識的探索中,最了不起的,是她的細心。
好了,小說這個文學形式,經一代代巨匠精雕細鑿后,自伍爾芙這位才女出道,便大為改觀。
?
《到燈塔去》中有一幕講夜色降臨,她寫成這樣:
所有的燈盞都熄了,月亮沉下去,細雨輕敲著屋頂,巨大的夜潮涌了上來,好像一切都將淹沒在這夜的大潮中。黑暗從門孔,從窗縫滲了進來,無聲飄過窗簾,潛入臥室。這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