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為啥不肯向孩子道歉?畸形面子觀、權威觀當反思
父母大大方方向孩子道歉,是以身作則、恪守誠實人格的表現,也是有勇氣的體現。犯錯了不怕,只要敢于認錯,敢于“低頭”,就會獲得將心比心、以理服人的道義快感,也能夠讓孩子信服,人格正常舒暢。
(本文首發于2022年11月10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近日,一位精神內科醫生開啟了一個話題:用你父母的方式在這兒道個歉。很多網友給出的回復都讓人會心一笑:“我都是為了你好”“你別得理不饒人”“你是不是特別恨我啊”“我生你養你你跟我計較?有沒有良心???”“你說為啥我不去說外人?”“出來吃飯”……
眾多成年人的兒時記憶里,滿是父母的各種不認錯。一位網友總結,我國父母道歉,一半靠喊吃飯。另一位網友則感慨,“活了20年,沒見過我父母道歉”。
我的父母也大抵如此。在一次實施小棍子教育后,父親大概是覺得自己也有點過分,他坐在老屋的門檻上,和我說了些“軟話”,包括但不限于“我都是為了你好”,但字句都精準地繞開了“道歉”。事后,父親也會買好吃的給我。
那年頭,我那在鄉醫院做藥師的父親,比之村里那些脾性暴烈的父親們,不知要溫和了多少,但饒是如此,依然會偶爾爆發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