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走中國特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之路”

以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變化(從7%上升至14%)為例,中國用了21年(2000年約為7%,2021年為14.2%),法國用了115年,美國、英國用了四十多年。

目前已形成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簽約合作、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養老服務、養老機構依法開展醫療衛生服務、醫療衛生服務延伸到社區和家庭這四種相對成熟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

繼續聚焦預防、治療和照護服務,加大照護隊伍培養培訓力度,推動照護機構發展,動員社會力量參與,不斷增加失能老年人的照護服務供給。

老年期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應著力深化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將人口老齡化的國情要素融入各領域、各行業的政策制定、工作推進中,深入挖掘老齡社會潛能,激發老齡社會活力。

責任編輯:曹海東

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 (受訪者供圖/圖)

人口老齡化正給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帶來重大影響。2021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億人,占全國人口的14.2%。與此同時,老齡化提速疊加少子化效應,勞動年齡人口進一步減少,老年撫養比快速提升,經濟運行成本不斷提高。

一場多維度、深層次的歷史性轉型正在全面展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我們應如何積極應對老齡化的社會?國家衛健委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指出,應著力深化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思想觀念,將人口老齡化的國情要素融入各領域、各行業的政策制定、工作推進中,深入挖掘老齡社會潛能,激發老齡社會活力。

數量多、速度快、差異大、任務重

南方周末: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怎樣的特征?

王海東: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數量多、速度快、差異大、任務重的形勢和特點。從數量上看,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預計“十四五”時期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2035年將增加到4億以上,占比將超過30%;2050年,預計將達到峰值5億左右。

發展速度上,以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變化(從7%上升至14%)為例,中國用了21年(2000年約為7%,2021年為14.2%),法國用了115年,美國、英國用了四十多年;另一組聯合國的測算數據顯示,2000—2050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