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什么熱衷撿垃圾?
武楷斯和廖君君家里的東西幾乎都是撿來的。臥室是一點點填滿的,復古風格,三角小沙發、桌子、鏡子、床墊、床單,甚至連刷墻的油漆都是撿來的。
“大家可能會覺得你撿垃圾就是要遷就,要舍棄很多,但我覺得垃圾桶里也能撿到很漂亮的家。垃圾桶就是一個世界?!?/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慕琰
武楷斯走到哪撿到哪,出門遛狗或旅游也會隨時撿垃圾。
武楷斯興奮地走向標有“其他垃圾”的黑色垃圾桶,桶蓋被塞滿到高高拱起。垃圾桶最上方是一包帆布裹起的物品,他掀開帆布,里面全是衣物。
他拿起最顯眼的毛絨外套就往身上套。當天他穿著T恤牛仔褲,腳上還趿拉著一雙萬年不變的拖鞋。
“哎呀,不要亂穿吶!”一旁的保安大叔連忙勸阻。武楷斯就住在附近的城中村,盡管他經常來撿垃圾,和保安大叔已經打過多次照面,對方還是一臉不理解。武楷斯只是解釋“好看吶”,埋頭解開另一包衣服,一件一件掏出來往身上比劃。
這樣的情形武楷斯早已見怪不怪。遛狗時、旅游時,他走到哪就撿到哪。95后的他自稱是個“撿破爛的”,同時也是社交網絡上“Stooping廣州”的發起者。
95后武楷斯是Stooping廣州的發起人,他開了兩間舊物商店。
“Stooping”直譯為“彎腰,俯身”,這個概念近來逐漸引申為“俯身拾物”“把廢棄物品撿回來循環利用”。Stooper信奉的口號是“一個人的垃圾是另一個人的寶藏”,他們經常在夜間行動——武楷斯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清晨環衛工人上班之前,撿到好東西的概率往往更大。
這種行為有跡可循,最早出現在美國紐約。從2019年開始,Instagram上一個叫“stoopingnyc”的賬號,會發布路邊被遺棄的舊物,附上位置信息,讓有需要的人看到并帶走,其中大多是被遺棄的家具。
在中國,Stooping在社交網絡上的熱烈討論是2022年6月份從上海興起的,有Stooping博主開始發布街邊的投稿信息、開設群聊,群員們分享街邊發現、互贈閑置物品。秋天,這股風吹到了廣深地區,武楷斯先后在小紅書上創建了“Stooping廣州”和“Stooping深圳”的賬號,加入討論群的成員已經有幾千人。
不過,早在引入Stooping這個詞匯之前,很多撿垃圾愛好者就有了這樣的習慣。他們只是自發地撿拾舊物,漫無目的地分享在社交平臺上,并不刻意附庸什么潮流,也不在意別人如何稱呼自己。
武楷斯和女友廖君君常常一起去撿垃圾。有一次在廖君君家附近一棟快要拆遷的樓里,他們發現一個很大的舊沙發,掀開沙發布,下面躺著兩個完整的瓷娃娃,一男一女,長得像印第安酋長,很漂亮。
廖君君說,和買東西不一樣,撿東西無法預料自己會得到什么的?!皳鞏|西特別像是冥冥之中有人送禮物給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下一個是什么?!?/p>
“探索未知的過程”
朱迪第一次撿垃圾,是在一位波蘭朋友的領路下。一起去超市附近垃圾桶的路上,朋友告訴朱迪,不是每次都能撿到好東西,要看運氣。
朱迪在丹麥讀研究生,還在國內的時候,她就看到過一些國外撿垃圾的視頻,以撿食物為主,視頻里的食物看起來很新鮮,包裝得也很好,那些垃圾桶看起來很干凈。
一次課間,朱迪與這位波蘭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解樹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