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oji都能用來翻譯書了,或許哪天我們可以不用說話了?

其實,Emoji并非只是我們日常聊天的調味劑,現在它還在法律、音樂、出版等領域大展身手,但所謂“人紅是非多”,就連Emoji也曾陷入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的風波中。

“知道”(nz_zhidao)為你深扒Emoji表情包的前世今生。

責任編輯:劉韻珊

(IC photo / 圖)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p>

最近,曾創造出《天書》的藝術家徐冰又帶著新作《蘭亭集序》入駐故宮展覽,但令人意外的是,這版《蘭亭集序》竟然全部由Emoji編寫。

這一消息引發大眾熱議,關于Emoji的討論也愈發激烈,如今Emoji越發成為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Unicode(統一碼聯盟)數據顯示,世界92%的網絡用戶使用表情符號,每天全世界通過手機通訊應用發送的表情圖片數量約有60億,網絡聊天每10個人,至少9個人在用表情包。

隨著表情包越發流行,是不是哪一天開始,年輕人交流,可以不用文字,直接表情包了?

從日本到世界,表情包Emoji的前世今生

Emoji一詞來源于日本語里的絵(e=圖片)文(mo=寫)字(ji=字符),早在1999年,日本人栗田穣崇發現文字輸入往往詞不達意,需要借助表情符號才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于是便設計了最初的176個12 x 12像素的Emoji。

21世紀初,Emoji在不同的運營商手機上無法通用。

也許你是想給伴侶發送一個“愛心”Emoji,但伴侶的手機屏幕上顯示的卻是一串亂碼,在當時,TT DoCoMo、J-Phone和AU這三大不同運營商的手機之間可能注定沒有愛情。

隨后,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