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僅三所院校開設,女性學專業如何走向主流?
2022年8月底,山東女子學院女性學專業迎來第一批學生。這是國內第三個開設的女性學專業。
中國的女性學研究起步于更遠的1980年代,隨著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而落地生根。從那時起,圍繞學科設置的合理性、建制與否的討論就開始了,這些討論試圖尋找一個答案,這個新興學科該如何從邊緣走向主流。
對于學生來說,除了實現某種志趣,還有更現實的問題需要清晰化:學什么?畢業去哪兒工作?甚至,能否進入公務員考試專業目錄?
(本文首發于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6年6月,湖南女子學院畢業典禮。
“我們是女性學的學生,為什么要安排這樣的課?”2013年,在中華女子學院女性學專業大一的《禮儀與修養》課上,學生們針對授課內容發出疑問。
已經是九年前的事了,但李思依仍舊印象深刻。三四十人的教室里,穿著優雅知性的中年女老師放著一頁頁PPT,標出女性領導者在不同場合下合適的妝容、穿著及儀態舉止。幾位同學提出異議,“這樣的課程背離了我們所學的專業知識”。
彼時,那群大一新生剛剛接觸女性學,她們對于自己專業的一個基本共識是: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成為自己所定義的女性。
老師的態度也很開放。那堂課結束后,班委發放了一份問卷收集意見,系主任和任課老師專門組織了一次開放式辯論會,討論女性學的學生是否需要學習女性禮儀課程。
在中國,女性學曾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新興學科。它起步于1980年代,又隨著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而落地生根。但它的學科建制在很長時間內徘徊不前。2022年8月底,山東女子學院新增的女性學專業迎來第一批學生,29人,清一色女生。該校女性學教研室主任李桂燕感嘆,這“經過了近二十年的準備”。此前,中華女子學院和湖南女子學院分別在2006年和2012年開設了這一本科專業,授予法學學士。
女性學學者常常提及的話題是,如何從邊緣走向主流?她們也無法說清,建制與否,究竟哪條路走得通。
“我還以為是淑女班嘞”
家長們常常詢問的問題包括:女性學學什么?招不招男生?畢業后去哪里?
“女子院校如果沒有女性學專業,就沒有抓手?!必撠熤饕陥蠊ぷ鞯纳綎|女子學院教授王慧表示。
女性學的學科建設始于本世紀初。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年)》規定,要在高等教育相關專業開設婦女學、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等課程。此前的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北京大學在社會學下設立女性學碩士專業方向。
山東女子學院在2003年就設立了女性學導論課程,一門面向所有大一新生的公共必修課。同年,又成立了女性學教研室。
盡管課程建設早有基礎,“但關于女性學的研究方法理論還沒統一,這影響到專業和系的設立”,王慧說。
師資力量分散也是一大棘手問題。女性學要求老師具備社會性別意識。但這個領域橫跨社會、法學等多學科,“老師多來自其他學科專業,有時甚至用男權視角分析女性議題”。
盡管已有兩個院校先行設立,王慧還是希望“等到條件稍微成熟”。她希望培養出一批“在觀念上不接受傳統”,并且能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從事女性與社會發展工作的學生。
然而,學科設立與否直接關系到人財物資源的獲得。如果女性學只是作為一門公共課,教師沒有自己專業的學生,專業歸屬感往往不強。
在教育部門,決定專業是否開設的評估指標多是社會需要。湖南女子學院社會學系副主任孫繼靜曾參與該校女性學專業的設立工作,她表示,教育主管部門往往更看重“整體目標是什么”以及“如何達成這個目標”。在她看來,女性學如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