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益品牌觀察報告(2021-2022)》發布:探尋公益品牌推動公益慈善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及傳媒界的多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互聯網+公益”等熱點領域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在“公益觀察”環節,南方周末研究員徐凡線上參與本次大會,并發布了《中國公益品牌觀察報告(2021-2022)》

南方周末中國公益品牌評價體系在今年進行了重大優化升級,除了繼續觀察公益傳播效果,也更加強調公益品牌所堅守的社會價值、解決社會問題的實際效果以及可持續影響力。

2022年中國公益品牌榜基金會十強

2022年中國公益品牌榜公益項目十強(含公益機構發起、企業發起兩類)

中國公益品牌評價結果表明,公益品牌力表現最為卓越的前20強(含并列名次共24家)中,公募基金會相比非公募基金會,分別占到71%和29%。如果從百強(共100家)名單來看,二者品牌力表現則不相上下,分別為52%和48%。 在對大型和中小型基金會的觀察中也發現了相同的表現分布特征。在進一步的觀察中,我們可以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公益品牌建設與基金會的使命以及實現使命的戰略路徑更為密切相關,雖然公募和大型基金會更有機會走向卓越,但各個類型的機構均有機會去打造優秀的公益品牌。

調查結果還表明,公益品牌百強名單中成立10年以上的基金會表現更為優秀,達到77家;而在表現最為卓越的20強(共24家)中有22家。從這些機構的品牌發展歷程來看,品牌策略的確立和實施都是一個不斷更新迭代的長期發展過程。品牌建設需要久久為功,這與公益慈善一直強調的可持續發展愿景一脈相承。

本次調研還專門對企業基金會、高?;饡?、企業志愿服務的品牌表現進行了深入觀察,發現這三者的品牌制度基礎和實施都表現尚可,但均存在傾向于更加依賴所發起企業或高校的品牌機制,公益品牌獨立性較弱,在實現更大的社會價值和公益使命方面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以公益慈善為導向的第三次分配,被視為構建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之一,這對公益慈善行業來說,既是發展機遇,也更是巨大的挑戰,推動公益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公益品牌建設可謂“迫在眉睫”。公益慈善組織的品牌建設應從頂層設計開始,善用公益優勢和外部資源,堅持長期主義,推動公益品牌從制度完善到高質量發展。

掃描下方二維碼獲取《中國公益品牌觀察報告(2021-2022)》完整版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