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品牌再思考:公共性、志愿性和功能性
2022年11月17日,南方周末第三屆筑夢者公益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政府、企業、機構及傳媒界的多位代表,圍繞“鄉村振興”“公益品牌”“互聯網+公益”等熱點領域議題分享真知灼見。在“公益觀察”環節,基金會中心網理事、《中國慈善家》影響力慈善研究院首席專家李勁以《公益品牌再思考:公共性、志愿性和功能性》為題進行演講。
李勁認為,公益品牌有公共性、志愿性、功能性三個基本特質,這也是其與商業品牌的主要區別。公益品牌的塑造需要“內核”和“外形”高度一致。
“內核”是指公益品牌的起始初心和使命——我們為什么存在。對內,公益機構要塑造機構的價值觀、文化、核心能力,即明確其價值屬性和功能性。對外,公益品牌表現為形象、標志、行為特征等。立足在任何單一維度上的品牌都是非常脆弱的,只有內外一致的公益品牌,才是具有韌性的公益品牌。
為什么有些公益品牌有招黑體質,有的卻能越挫越勇?李勁認為,品牌不是靠傳播出來,打造持久的、經得起挑戰的“韌性公益品牌”很重要。
公益品牌應立足于內部的核心能力(籌資能力、管理能力、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建設,樹立內部價值觀,讓核心價值觀貫徹到戰略、業務和團隊中去,保持服務能力、外部形象、民生保障的一致性。同時,強化和深化對公益品牌的認知,要認識到品牌是公益機構最高的業務形態;公益品牌的塑造需要從項目管理、籌資、人力資源等慢慢轉到風險控制,再轉到品牌管理和強化品牌職能,而不是急著組建所謂專業的傳播團隊。
網絡編輯:解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