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越熱,中公教育越難?
中公教育解釋,在招錄人數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通過率提升難度加大從而導致退費增加。
中公教育大部分賬上的錢已拿去償還銀行貸款。前三季度,其短期借款由32億元減少為2億元。
控股股東魯忠芳近日減持1.16億股,套現超過4億元。另一邊,她準備向子公司提供總額不超過10億元的無息、無擔保借款。
責任編輯:張玥
作為公務員考試培訓的頭部品牌,中公教育最近陷入了“退款難”風波。
2023年的國考報名人數創下近十年新高。據國家公務員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11月5日18時,共有259.77萬人通過了用人單位的資格審查。
“考公熱”下,公考培訓市場的龍頭企業中公教育(002607.SZ)卻被曝出拖欠大量學員的培訓費用。
據新浪旗下消費者投訴平臺“黑貓投訴”,截至11月10日,中公教育位列“一周投訴飆升榜”第三,投訴量超過3萬起,內容多與退費相關,投訴者來自山東、河北、遼寧、陜西等地。
“退費量突然飆升”
兩年前,林妍留學回國。拿到教育學碩士學位后,她計劃在廣州找一份有教師編制的工作。
對比完幾家培訓機構,林妍選擇了市場占有率第一的中公教育。2021年11月4日,她報考了中公教育的“2021-2022年度廣東省教師招聘考試筆試+面試協議班”,培訓費合計21000元。
“協議班”指的是承諾學員考試不過則退培訓費,由中公教育最早在業內推行。協議班的包過模式,既是中公教育的生意利器,也給它帶來了危機。
林妍提供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合同顯示,甲方在收到乙方提交的完整退費手續材料,經核實材料真實、符合退費條件后,30-45個工作日內,甲方將退款金額支付到乙方提供的銀行賬戶。
2022年8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