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款特定養老儲蓄面市,最長20年。適合你嗎?

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僅限于5個試點城市年滿35周歲的常住居民。

有資格者持當地公安部門出具的個人身份證(或當地社保證明)到試點銀行網點柜臺辦理。儲戶辦理養老儲蓄產品時的年齡與所辦理養老儲蓄期限之和不得低于55歲。

無風險、低門檻、長周期、確定的收益預期,這些特質共同構成了養老儲蓄預約熱的核心邏輯。

中高凈值人士更愿意按大額甚至50萬上限進行養老儲蓄配置;退休人士更愿意先用較小額度資金試水特定養老儲蓄。

責任編輯:謝艷霞

(視覺中國/圖)

半年收益,一日跌完!20221111日至16日,債市急跌,債基和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大幅回撤。追求穩健回報的投資者一時陷入迷惘。與此相反,今年居民存款余額屢創新高。個人投資風險偏好度下降。正當此時,國內首款特定養老儲蓄產品試點“逆風而上”。

2022年11月20日起,試點銀行工商銀行將在廣州、合肥、成都、西安和青島5個城市開售國內首款特定養老儲蓄產品。試點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則稍遲在上述五個試點開售同款產品。每家銀行試點額度上限100億元,單個客戶在一家銀行認購上限為50萬元。

特定養老儲蓄的期限和利率及購買資格是公眾關注的焦點。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向多家銀行反復查詢發現,四家銀行售賣的產品一樣。這款產品分為四個期限,分別為5年、10年、15年和20年,其中5年期產品利率為4%,其它三個期限的利率計算方式相對復雜一些。而試點城市年滿35周歲的常住居民則是此款產品的發售對象,產品支取下限為55歲。

特定養老儲蓄適合哪些人?公眾該如何適當配置?在試點啟動前夕,通過走訪調查數十位35歲以上廣州居民、比較研究可比類產品和向試點銀行調研查核等方法,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發現,目前各銀行反饋的情況顯示,客戶預約認購較為熱烈,其中有穩定收入的退休人員和45歲以上的高凈值人士預約的積極性較高;在配置策略上,中高凈值人士更傾向于按上限或大額認購,而其它客戶更多傾向于小額嘗鮮。

預約認購踴躍

2022729日,中國銀保監會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布通知稱,自1120日起,由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在合肥、廣州、成都、西安和青島市開展特定養老儲蓄試點。單家試點銀行特定養老儲蓄業務總規模限制在100億元人民幣以內。

四家銀行是否做好了準備?各銀行進度稍有不同。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調研獲悉,工商銀行在19日進行系統測試,20日起在部分網點開賣(因當天適逢周日,部分網點停業)。另外三家銀行則將稍晚發售。

產品開售前夕,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連續三天以有意認購產品為由實地調研了試點銀行廣州市部分網點。四家試點銀行網點均未發現任何有關特定養老儲蓄的宣傳信息或材料。多位客戶經理解釋,由于是試點業務,為確保業務穩健運行,銀行主要通過客戶經理對客戶進行邀約,因此暫不安排在營業大堂宣傳推介。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還發現,廣州市民對特定養老儲蓄的認購積極性比較高。僅工行廣州越秀區一家網點,截至17日,已接到近百名客戶預約申請,預約金額超過500萬元。而在一家農行網點,客戶經理表示該行有私人銀行客戶預約了50萬元,達到個人在單家銀行的購買上限。

特定養老儲蓄好在哪?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調研發現,目前冠以“養老”名稱的金融產品既有養老保險、養老理財、養老目標基金等監管授權的正規養老金融產品,也有大量以養老為名的保險、理財、私募、資管、信托等產品,總規模超過1000只。

在眾多養老金融產品中,特定養老儲蓄產品為何備受關注,主要是因為養老儲蓄這一創新業務的自身特性真正契合了廣大居民多樣化養老投資的需求。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首先,養老儲蓄作為一種特定的儲蓄品種,與銀行理財、保險、基金等金融投資產品有本質的不同。大家常說的“投資有風險”主要是指投資行為面臨的可能損失收益甚至本金的各類風險,而養老儲蓄的本金和收益均受國家相關法律的保護,幾乎不會出現損失風險。

其次,作為一種固定收益類金融產品,養老儲蓄的利率相對于同期限的其他金融產品更具吸引力。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獲悉,不同期限特定養老理財均分為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三個品種,其中5 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為4%,零存整取、整存零取的年利率均為2.25%。

相比之下,目前四大國有銀行3-5年期普通定期存款利率最高為3%,大額存單最高掛牌利率為3.1%且需至少20萬元門檻,面值100元的5年期國債票面利率為3.22%,銀行渠道5-6年期躉繳型保險的內部回報率在3.5%-4.5%之間浮動,但最低繳費額普遍在1萬元以上。

再次,養老儲蓄的產品設計更注重長期性和普惠性。按照《養老儲蓄業務管理辦法》(簡稱《辦法》,下同),特定養老儲蓄產品期限分5年期、10年期、15年期和20年期四種,而市面上其它絕大多數金融產品的投資期限在3年以內,10年期及以上的產品幾乎絕跡。

從產品類型上看,特定養老儲蓄共有12類可選,更滿足居民多樣化的需求。同時,特定養老儲蓄的起存點與普通定期儲蓄一致,零存整取、整存整取、整存零取的起存點分別為5元、50元和1000元,遠低于絕大部分其它金融產品,可以滿足最廣泛的客戶需求。

綜上所述,無風險、低門檻、長周期、確定的收益預期,這些特質共同構成了養老儲蓄備受關注的核心邏輯。在股票、債券乃至銀行理財、債券型基金的投資人今年紛紛出現投資虧損的背景下,疊加今年以來居民儲蓄意愿空前高漲的情形,養老儲蓄正當其時。

(梁淑怡/圖)

一般來說,存款期限越長,年利率應該越高。10年、15年和20年期限的特定養老儲蓄利率是否更高?事實上,并非如此。上述三個期限特定養老儲蓄產品每5年重新定價一次利率。以10年期產品為例,第6年開始,銀行會根據市場情況重新確定第二個五年的利率。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這可能與銀行缺乏5年期以上品種的利率定價依據有關。目前人民銀行公布的定期存款基準利率中,期限最長的是3年期,5年期定存基準利率自2014年以來不再公布。四大國有銀行存款掛牌利率,最長的定存品種也只有5年期,且個別銀行的5年期定存掛牌利率還低于3年期定存,存在利率倒掛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利率每5年進行一次重新定價。

低風險偏好者可配置

誰有資格購買特定養老儲蓄?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以預約者身份向多家銀行查詢調研了解到,試點銀行對于辦理養老儲蓄的客戶有兩點明確要求:一是在試點城市辦理養老儲蓄必須為該試點城市的常住居民,持當地公安部門出具的個人身份證(或當地社保證明),到銀行網點柜臺辦理。二是養老儲蓄產品最長期限為20年,且不支持到期約轉;而根據《辦法》要求,儲戶須年滿55周歲方可提取養老儲蓄賬戶中的本金和利息。因此,四家試點銀行目前均只對年滿35周歲的當地常住居民開辦養老儲蓄業務,并且規定儲戶辦理養老儲蓄產品時的年齡與所辦理養老儲蓄期限之和不得低于55歲。

(梁淑怡/圖)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認為,鑒于居民對儲蓄需求正旺,在上述限制條件疊加下,特定養老儲蓄試點起步穩健。

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調研發現,退休人士和45歲以上高凈值人士對養老儲蓄最為喜歡,預約認購最為踴躍。通過對可比類產品分析,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建議,有穩定收入的退休人士和40歲以上的中高凈值人士可自由支配的現金或金融資產相對較多,原本都會配置一定比例的定期存款或大額存單或國債,現在只需將其中部分轉換或者增購特定養老儲蓄產品,在不增加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更多利息收益。

另一方面,退休人士更加注重資金的安全性,中高凈值人士更加關注財富的保值、增值甚至傳承。從更長時間線考慮,特定養老儲蓄作為一款養老金融產品,其獲取收益、財富傳承等具備免稅政策加持,可以滿足上述人群的訴求。

更推薦5年期品種

有認購資質且有意愿的居民,如何配置特定養老儲蓄?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調研統計發現,特定養老儲蓄在居民個人總資產中的具體配置比例因人而異。

其中,中高凈值人士更愿意按大額甚至50萬上限進行配置;退休人士更愿意先用小額資金試水,待熟悉后再考慮增加金額。目前退休人士是預約辦理特定養老儲蓄試點的主要群體。對于45歲以上人士,按規定只能配置10年期及以上的產品,故建議把養老儲蓄和儲蓄型保險合并考慮。

對于50歲及以上人士,建議更多購買5年期養老儲蓄為宜。而35歲至45歲的人士,則只能購買15年或20年期的產品。如果確有長期閑置資金,且厭惡風險,可考慮適量配置。

為何更推薦5年期而不是更長期限的品種呢?南方周末新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對特定養老儲蓄產品的設計分析后認為,一是對個人的身體狀況、家庭經濟狀況、市場狀況在10年或以上期限缺乏足夠的確定性;二是各期限的利率目前保持一致,而銀行方面每5年對相關產品利率進行重定價,持有人并不能通過辦理10年期及以上產口鎖定收益預期。

校對:星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