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張桌子,需要一朵花——記一間愛心圖書室所回答的
意大利兒童文學作家姜尼·羅大里曾寫道:“做一張桌子,需要木頭;要有木頭,需要大樹;要有大樹,需要種子;要有種子,需要果實;要有果實,需要花朵。做一張桌子,需要一朵花?!?/span>
在多數人的眼中,花朵是閑余時才會停下來欣賞的裝飾,桌子則是能發揮切實作用的工具?!盎ǘ錈o用,而桌子有用?!鄙钊绱?,閱讀亦同理。關于在校學生的閱讀,我們總能聽到一些這樣的言論:“那些與學習無關的書讀來做什么?有這時間不如多背背課文,多寫寫作業……”
兩個看似并不相關的物品,世界總會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讓它們聯系在一起。而不論我們讀過什么書,它們也總會在潛移默化中,為我們的人生進行答疑。
鄉村孩子等待的回答
劉楚杰今年10歲,就讀于廣東省羅定市羅平鎮的一所鄉鎮小學。從他有記憶開始,父母常年都處于外出打工的狀態,而他自小便跟在爺爺奶奶身邊,在學習之余幫著干些農活。在這個小鎮上,像他這樣的孩子還有許多,多數只有在逢年過節才能見到自己的父母。
獨立生活讓楚杰早早便開始承擔起生活的重任。天剛微微亮,他便已經拎上一桶衣服,抄起長長的竹竿,趕著鴨子走在去河邊的小路上。鴨子接連跳下水里嬉戲,楚杰也隨之開始自己洗衣服的任務。
邊洗衣服邊發呆,是楚杰一天中最放松的時候。他會趁機觀察著身邊的一切:水邊階梯上滑溜溜的青苔,鴨子戲水時被沾濕的羽毛,或是腳下一只路過的螞蟻,在三年級的楚杰看來都是有趣的存在。即使眼前的景色早已看過無數次,他仍能在其中發現一些老師從沒講過的現象和畫面。每當這時,楚杰便會將問號牢牢地存進心里,等著去學校時一股腦倒在老師面前。
相較留守的楚杰,莊燕的情況會好上一些。莊燕父母是為數不多留在村子里的蠶農。為了養蠶,他們在家中騰出了一個陽光照射不到的小房間,地板上鋪滿了新鮮采摘的桑葉,安靜的午后,站在門外就能聽到蠶寶寶們啃食桑葉的“沙沙”聲。莊燕從小就和這些蠶寶寶生活在一起,而這也造就了她對昆蟲的強烈好奇心。
“之前上自然科學課,老師問了許多有關蠶寶寶的問題,我全都能回答上來!”莊燕一臉驕傲地分享道。常年的生活經驗讓她已然成為了一名“養蠶小專家”,如何挑選桑葉、如何為蠶室降溫等方法絲毫難不住她,她也成為了爸爸媽媽的得力助手。
然而,對“怎么做”已經了如指掌的莊燕,卻一直在尋找著關于“為什么”的答案。莊燕的好奇心已經溢出到桑蠶之外的昆蟲世界,但父母和老師卻很難給予她滿意的回答。
山區孩子擁有一片昂首可見的湛藍色天空,數畝一望無際的稻田,和純凈清冽的小溪,也渴望著有人能夠停下腳步,為他們講講遠方的樣子。教育如此,閱讀更是一道難解之題。鄉村學校優質圖書資源匱乏,讓山區孩子們的課外閱讀條件十分有限。親人陪伴的缺失、長期需要兼顧家中事務等因素,更是讓這些孩子難以培養專心閱讀的良好習慣。
但是,對于鄉村孩子來說,他們從未停下探索和求知的好奇發問:為什么家鄉不會下雪?為什么牛的嘴巴總是在動?為什么自己需要上學?
他們正在等待一個回答……
做好至關重要的第一步
隨著廣東體彩志愿者的到來,孩子心中的答案開始有了輪廓。
那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周二,劉楚杰像往常一樣走進學校,卻發現校園內多了幾個陌生且忙碌的身影。他們穿著統一的藍色工作服,有條不紊地將一個個紙箱搬上綜合樓頂層角落里那間小小的圖書室。廣東體彩的工作人員小鄧發現了悄悄湊近張望的劉楚杰,探頭探腦的小腦袋在人堆中極為搶眼。剛“接待”過幾個好奇孩子的小鄧也早已猜到劉楚杰的疑惑,還沒等劉楚杰開口發問,他便已輕車熟路地打開紙箱,從里面拿出一本《中國兒童動植物百科》,笑著問道:“小朋友,喜歡看書嗎?”
那是劉楚杰第一次見到小鄧,也是他第一次見到這么多書。
2018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聯合發布了《鄉村兒童閱讀報告》。報告顯示:“高達74%的受訪鄉村兒童一年閱讀的課外讀物不足10本;更有超過36%的兒童一年只讀了不到3本書;超過71%的鄉村家庭藏書不足10本,一本課外讀物都沒有的鄉村兒童占比接近20%。此外,多數家庭一年內沒有添置過新的課外書?!?/span>
專家分析認為,當下許多鄉鎮或山區的人口中,年邁老人與適齡孩童的占比較大,許多家庭中的青壯年通常會選擇結伴離鄉,進城打工,大部分只會在春節、國慶等大型節日回家,許多孩子因家庭氛圍的缺失而無法培養閱讀的習慣。同時,年邁的爺爺奶奶在為孩子購齊學習所需的書目之外,也少有甚至沒有花錢為孩子買課外讀物的意識。由此可見,無書可讀是鄉村兒童閱讀之路上的基礎難題,讓鄉村孩子有書讀、讀好書也需要更多的社會合力。
為了讓更多鄉村孩子能夠有條件翻開課外讀物,廣東體彩做出了自己的嘗試。
2015年開始,廣東體彩開展的“情系山區送書助學”專項公益活動,將一本本豐富多彩的書籍,帶入嶺南山區的鄉村校園。秉承中國體育彩票“來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發行宗旨,用書本為鄉村孩子鋪就一條尋夢的道路。
活動捐贈書籍的類別涵蓋了中外文學經典、知識科普、散文詩集、學習工具書等領域,幫助山區孩子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英國文學家和兒童閱讀推廣人艾登·錢伯斯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兒童閱讀循環”理論,這一理論由選書、閱讀和閱后回應三個環節組成。即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從書籍的選擇,到閱讀的過程,以及最后的感受交流等板塊都需要得到完整的幫助與指導。
換句話說,提升鄉村兒童閱讀質量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而捐書贈書、有書可選可讀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步。若是要從根本上讓鄉村孩子們愛上閱讀,還需要從大環境下的鄉村教育及閱讀現狀出發,通過擴大孩子對于書籍的可選范圍,不斷增強其對優質內容的辨識與鑒賞能力。在這一過程中,輔以老師的指導與建議,讓孩子逐漸對閱讀產生興趣,最終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義務教育階段長期受益。
而這也是廣東體彩在進行的嘗試。隨著鄉村校園的書架被不斷填滿,成體系的閱讀扶持逐漸加入到鄉村學校。廣東體彩累計在廣東省14個地市的40所學校建立起廣受師生們歡迎的“愛心圖書室”,這其中便包含了劉楚杰和莊燕所在的小學。
該活動也于近日被評為2022筑夢者公益大會的年度鄉村振興高質量項目。愛心圖書室的大力普及,進一步推動了各地市山區、革命老區的教育工作,以實際行動支持鄉村振興,傳遞中國體育彩票品牌價值和公益理念。
在負責愛心圖書室事宜的這幾年里,小鄧的腳步邁進了大大小小的鄉鎮校園,見過了許多雙好奇且渴求的雙眼。也正是這些經歷,讓他更加珍惜每一次為鄉村孩子送書的機會?!懊慨斘覀儼褧幌湎涞赝喿x室里搬的時候,總會有幾個不怕生的孩子圍在身邊,嘰嘰喳喳地問我們關于這些書的問題。我能明顯感受到孩子們對新鮮事物的好奇,以及他們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求?!痹谒磥?,學會閱讀,雖然不能幫助鄉村孩子解決生活之困,卻能為他們點亮一盞探路燈,幫助他們發現更多未來的可能性。
“我超喜歡看《十萬個為什么》,我現在已經快把圖書室里那一套都看完了!”學校閱覽室的書架更新后,劉楚杰在短短兩個月內看完了好幾本書,從科普到小說,只要是他感興趣的,他都會借回家仔細閱讀。而在他心中積攢許久的一系列疑問,也正隨著一張張被翻過的書頁,逐一消散……
新書與新改變
新書的到來,為孩子們的課余活動新增了一個可選項。
一位羅平鄉鎮小學的老師表示,愛心圖書室建成后,在小賣部和操場空地閑逛的學生都變少了,孩子們課間添了一個新去處,來借書的孩子也逐漸增多,學校里的閱讀氛圍濃郁了不少!
一些改變正在悄然發生……
發生變化的還有孩子們的課堂。隨著愛心圖書室的設立,學校開始以班級為單位,為孩子們開設每周一次的閱讀課堂。老師會在課前挑選出幾本推薦孩子們閱讀的書目,孩子們可將其作為參考,也可以自行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進行閱讀。
“除了閱讀課之外,我們還另外開設了一門閱讀討論課,留給孩子們自由分享自己讀到的有趣內容?!睂W校老師補充道。每次閱讀討論課,教室總能被孩子們高高舉起的小手填滿。這些未曾遠行的孩子,在書籍中飽覽了世界的山河湖川,在文字間得到了點滴夢想的力量。分享課上短短的四十五分鐘,足以讓他們和伙伴一起,在書中找到那一顆顆被生活藏起來的糖果。
離開這所小學前,鄧俊揚倚在愛心圖書室的門邊站了許久,完整地聽完了一個二年級女孩講述的“蔬菜運動會”故事?!艾F在的兒童繪本真有意思,聽完之后我都想去買一本來看了,閱讀的確是一件有趣的事情?!?/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