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生命里都需要一篇好散文,看見自己

轉眼間,2022年竟只剩最后幾十天,回望這悄然溜走的一年,你的腦海里浮現了什么?

是不是好像發生了很多事,見了很多人,卻又似乎什么都沒有留下?

究竟是從什么時候起,我們總是繃緊心弦,最后忙得連時間都了無痕跡呢?

其實很多時候,忙碌的不是生活,而是我們的心。

生活總是匆匆過,但當我們提起筆,沿著文字,穿梭在回憶的隧道時,會發現,緊繃的神經隨之松弛,那些曾經因匆忙而忽視的時光,也被一一召回。

在這最后的幾十天,我們誠邀你加入《南方周末散文寫作訓練營:七位散文家的文字密碼,用一篇篇散文,梳理自己的過往,逼視自己的內心。

11月20日晚,“中國文學盛典·魯迅文學獎之夜”在北京舉行。其中,魯迅文學獎·散文雜文獎的得主之一,龐余亮老師,也是我們本次散文課的講師之一。

在他看來,“散文寫作,與詩歌寫作、小說寫作的要求完全不一樣,它是完全向大眾敞開的。我手寫我心,散文寫作是為自己的生活開鑿出一個窗口,也是在有限的人生中完成無限的自己,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下周五(11月25日)將開啟第一節正課,目前已經有1800+名學員陸續進入社群,高手云集,這個秋天,他們即將共赴一場散文寫作之旅。

這些學員里,有不少是記者、編劇、作家等文字工作者,期待在這里學到散文名家十數年的寫作經驗,拓寬視野,突破寫作瓶頸;

也不乏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品牌宣傳從業者,不滿足于既有表達,希望拓展自己的文字疆域;

此外更有許多各行各業的寫作愛好者,他們或許不是靠寫作為生,仍然不斷追求寫作技藝的精進,希望通過文字更好地表達自我,記錄生活.......

來自五湖四海,有著不同職業,不同經歷的散文愛好者們相聚于此,接下來的一個多月,他們將在這里進行思維碰撞,互相交流學習,以及跟隨7位散文大家,李敬澤、周曉楓、李修文、傅菲、龐余亮、塞壬、黑陶,學習如何從“選材-結構-情感-語言”等維度,將散文寫精彩。

7位散文家

20節音頻課+6場視頻直播答疑+作業點評+

投稿綠色通道+雜志社主編空降分享投稿經驗

原價599元

單人購買499元

3人拼團僅需459元

南周會員購買僅需439元

11月25日正式開課!

點擊下方按鈕,立即報名訓練營

01

探尋散文之道

我們的小學教育、中學教育不會要求你寫小說、寫詩,但一定會要求你寫散文。因為現代人的生存就是一個散文化生存,我們都以散文的方式活著。在散文中,我們整理和表達我們的經驗、情感、知識、思想,努力去構建、去確認一個自我。

所以,我們就能夠理解為什么那些小說家、那些詩人也寫散文,寫詩也許是跳躍,寫小說也許是跑步,一個人不能永遠跳躍和跑步,他的正常狀態、日常狀態應該是散步,散文就是散步,在現代,文學意義上的散文已經失去了它在古代所具有的寬泛的、實用的社會功能,你的散文寫作不是為了上班,你就是在散步,但誰能說散步不重要呢?

——李敬澤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魯迅文學獎得主

02

如何挖掘有價值的素材?

剛開始寫作時,我寫了大量語言唯美的鄉村抒情散文,但我發現,這是一種耗才華、虛空化的寫作,這樣寫下去,會直接寫“死”自己。我擱筆了。直到我患上重度失眠癥,并把這個經歷寫了下來,才找到新的題材開掘方向——從具體的生活中,直接檢索素材,藉此表達人的生活、精神、困境。

2013年以來,我寫的每本書都不一樣,從鄉村到自然,從風物到動物,我不斷開掘題材。但無論題材如何變化,唯一不可變的,是散文文本里彌漫的作家生命氣場。這需要一個散文作家,經常梳理自己的過往,逼視自己的內心,這樣才會挖掘出很多被他人忽略的素材,構建自己的文字帝國。

——傅菲

百花文學獎得主

三毛散文獎得主

03

如何抵達“似散不散”之境?

16歲那年,我瘋狂愛上了文學創作,但是專業與中文系毫不相干,于是憑著一股熱情盲目寫作、盲目投稿。我幾乎每天都寫,隔三差五,都去郵電局寄稿,然后再從郵電員那里悄悄領回鼓鼓囊囊的信,肯定是退稿。這是第一年的事。第二年退稿是適當少了,第三年的用稿占我投稿的十分之一。

有了一定發表量后,我決定把發表的稿件和原稿對比,發現修改得最多的是我的開頭,于是加強了對散文結構、特別是對開頭的訓練。我也會把被退回的稿件又重新寫一遍,再寫之后,對比著找原因,《半個父親在疼》《小先生》中有好幾篇散文,都是反復寫了好幾遍的散文。

人生在世,最多一百年。如果不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那是遺憾。如果不把自己的故事講得最好,那更是大遺憾。學習并熟練運用好散文結構,就是講好自己人生故事最好的木槳。

——龐余亮

魯迅文學獎得主

萬松浦文學獎得主

04

情感如何支撐我們的寫作?

很多年前我跟一位導演交流,他說你認為創作中最為重要的元素是什么?我猶豫了一會,說是不是想象力?他搖頭,說我覺得是情感。我當時覺得,情感是最基本的能力,沒有什么可供闡釋的,它也沒有那么位居軸心的重要性。

而現在,我很尊重情感的力量,尤其對于散文寫作來說,情感是最基礎的準備,就是像空氣、土地、水流那樣養育萬物。想象力當然重要,但是想象力也要生長其間,包括我們手法的創意、角度、風格,也包括語言上的濕度、彈性、營養等等,都需要被孕育在情感里。

我甚至覺得,哪怕有一段時間我們沒有動筆,不管是由于時間的限制,還是由于自我懷疑,只要情感足夠真摯和充沛,就能保證你未來復蘇的可能,以及拓展自己的可能。

——周曉楓

北京作家協會副主席

魯迅文學獎得主

05

如何在散文中呈現復雜情感?

散文寫作對我來說實現了自我的表達,對著這個世界表達了“我”。表達了我的發現,我的情感,我所身處的這個世界。我時常在不同時期去審視自己,我是否還是當初的那個我?;蛘哒f,我是不是呈現出了全新的品質與潛質。

散文寫作,我力圖保證去寫我必須寫,我愿意去寫的東西,這一點很難。每一次的寫作,我幾乎元氣大傷,像大病初愈,散文寫作過程是一個把骨血往外掏的過程,是一個精神內耗極重的一個過程。所以,純粹寫散文的人并不多。我真實的收獲是,最終,我會成為一個藥渣,一個空殼,一朵曾經精彩綻放過的花,一種純粹的燃燒,但,即使這樣,我也不會后悔。

——塞壬

人民文學獎得主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新人獎得主

06

如何打破庸常的語言流?

我父親生前是陶瓷工人,他用松枝燒過古老的龍窯。我的生存和勞動方式,實際也是燒制,不同的是,父親是燒制陶器,而我,是燒制漢語。一己的野心是,通過燒制,讓公共性質的漢語,轉化成一套獨屬于我個人的漢語系統。

敬惜字紙,是南方傳統。寫有漢字的紙張是神圣的,在南方,特別是在徽州,即使是十分偏僻的鄉野,也隨處可見石砌的“敬惜字紙”的爐或小塔。有字之紙,須在爐塔內燒化而不能隨意處置。

在寫作中,漢字之于我,既是一眾供我驅策、英勇搏殺的將士,同時,又是我心中一尊尊虔誠敬崇的神。

——黑陶

三毛散文獎得主

萬松浦文學獎得主

07

如何提升散文的美學境界

我年輕時候的寫作,包含著一種虛妄的愿望,想能不能把傳統更多地拽進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來。但其實那個時候是一種空泛的遐想。人的遭際沒有到那個地步,沒有感受到那種復雜的境遇,沒有正常地構成和傳統之間的關系。

我覺得到今天我和古典傳統之間,是某種握手言和。我終于理解了你,你也終于照亮了我。我牢牢地知道我的陣營在哪里,我必須時刻和我的陣營——山河、草木、民眾待在一起,我得不斷提醒自己,做他們的同路人。只有這樣,我的寫作才能夠延續下去,我的整個生命才有意義。

——李修文

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

魯迅文學獎得主

這些散文家不僅攬獲了散文領域大大小小的重要獎項,其中還有不少已經是“中國四大文學獎”之一的魯迅文學獎的評委。

這一陣容,讓南周書院社群里的老學員們激動不已,課程才推出,就第一時間“拿下”,還直呼“這價格太吸引人”!

如果想要跟著這波老師學習,千萬不要錯過!

更有6場直播答疑、作業點評、投稿綠色通道、雜志社主編直播分享投稿技巧等福利,在等著你!

人人都能寫散文,為何還要學?

如果讓小說家張煒來回答這個問題,他或許會告訴你:看起來平實的散文,其實是文學創作的基礎。

比如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散文“散”,這里一筆,那里一筆,想到哪寫到哪,不需要什么技巧。

但其實,不著痕跡的技巧,更需要技巧。

就像化妝,濃妝艷抹,讓人看出你畫了眼線、擦了口紅,很容易,但要化個白開水妝,打造偽素顏的清透感,卻需要更高超的化妝手法。

比如汪曾祺寫《荷花》:

荷花

我們家每年要種兩缸荷花,種荷花的藕不是吃的藕,要瘦得多,節間也長,顏色黃褐,叫做“藕秧子”。在缸底鋪一層馬糞,厚約半尺,把藕秧子盤在馬糞上,倒進多半缸河泥,曬幾天,到河泥坼裂,有縫,倒兩擔水,將平缸沿。過個把星期,就有小荷葉嘴冒出來。過幾天荷葉長大了,冒出花骨朵了。荷花開了,露出嫩黃的小蓮蓬,很多很多花蕊。清香清香的。荷花好像說:“我開了?!?/span>

荷花到晚上要收朵。輕輕地合成一個大骨朵。第二天一早,又放開,荷花收了朵,就該吃晚飯了。

下雨了。雨打在荷葉上啪啪地響。雨停了,荷葉上面的雨水水銀樣地搖晃。一陣大風,荷葉傾倒,雨水流瀉下來。

荷葉的葉面為什么不沾水呢?

荷葉粥和荷葉粉蒸肉都很好吃。

荷葉枯了。

下大雪,荷花缸里落滿了雪。

這有什么技巧可言呢?

但其實,這不是作者的隨心所欲,反而是經過精妙的設計,短短的310字,就至少包含了3種結構,寫盡人生況味:

·四條屏結構,詳寫春天,也是人類的童年;濃寫夏天,是人類的中年,自信而盛大;秋天是荷葉粥和荷葉粉蒸肉,實用的中年;到了冬天,速度更快,字數更少。四幅屏風是四季,也是人的一生。

·更漏結構,用時辰串起了荷花的生長節奏,荷花從早到晚的二十四個時辰,開放,收朵,正好也是人的一天。

·水墨畫結構,從荷缸之空寫到荷缸之滿,然后再由荷缸之滿寫到荷缸之空。開始的荷缸里之黑綠紅再寫到荷缸之白。

這不著痕跡的結構,魯迅文學獎得主龐余亮,反復讀了好幾年,才讀出來。

或許,正如散文家李敬澤所說,“我們的小學教育、中學教育不會要求你寫小說、寫詩,但一定會要求你寫散文。

為什么呢?因為散文是基礎——

小說中的記敘和描寫是散文,劇本里的對話、人物分析、場景介紹也是散文。

我們寫散文,就是在訓練自己最基本卻也是最難的寫作能力。寫好散文,就解開了各種體裁的文字密碼。

在《散文寫作訓練營:七位散文家的文字密碼》中,我們也從“選材-結構-情感-語言”等維度,搭建好了一套系統學習的方法。

類似前文提到的龐余亮對“形散而神不散”的實戰拆解,在課程中也比比皆是:

比如從中國古代文學中訓練語感的“煉字法”;

拆解優秀散文結構的破題刀、隱首刀和藏尾刀;

提升散文美學境界的三種寫法……

每一節課程,我們都與講師打磨了好幾輪,一步步“追問”他們寫散文時最底層的方法,這讓平日寫起散文來行云流水的他們,也直呼“寫到頭皮發麻”。

曾做過十余年教師的龐余亮,甚至為課程準備的教案,都有足足7萬余字! 

所以,課程或許沒有“速成之術”,但一定滿是講師們“摸爬滾打”出來的實踐之學!

光一位作家的方法,或許就能助你找到散文寫作的靈犀,而這一次,我們有足足七位作家的實戰精華!

想要學到,并系統地學到,只在《南方周末散文寫作訓練營:七位散文家的文字密碼》,僅此一家,不要錯過!

7位散文作家

600+分鐘系統音頻課

數十年散文寫作實戰經驗

陪你發現,散文原來還可以這樣寫!

原價599元

單人購買499元

3人拼團僅需459元

南周會員購買僅需439元

11月25日正式開課!

點擊下方按鈕,立即報名訓練營

學習除了輸入,最重要的是要輸出。所以在20節系統音頻課的基礎上,我們還加入了:

直播答疑:讓你零距離與作家探討散文寫作

作業點評:結課作業有機會獲得老師點評

投稿通道:優秀作業還將有機會刊發

主編指導:特邀雜志社主編,直播指導投稿秘笈

原價599元

單人購買499元

3人拼團僅需459元

南周會員購買僅需439元

11月25日正式開課!

點擊下方按鈕,立即報名訓練營

網絡編輯:kuangyx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