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京:漢文如何在東亞世界傳播與變遷

與歐洲很不一樣的是,古代東亞的交流主要依靠書籍。

所謂的“讀杜會”,就是專門研讀杜甫的讀書會。讀書會是日本關西地區的大學通行的治學方法,師生共聚一堂,逐字細讀研究對象,有時一場讀書會持續十幾年。

(本文首發于2022年11月24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金文京和幾位學友在“讀曲會”上研讀和整理《元刊雜劇三十種》,這項工作持續了35年,出版了多種成果。圖為元代王實甫創作的雜劇《西廂記》之《崔鶯鶯夜聽琴》,清人繪,款仇英,現藏于弗利爾美術館。 (資料圖/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薄独献印防锏倪@句話中國人耳熟能詳。但為什么“三”就可以生萬物呢?而且還有很多與“三”有關系的中國熟語,“事不過三”“三人行必有我師”……對此,韓裔日本漢學家金文京提出了一個很多人也許沒想到的觀點:“從音韻的角度來看,在古漢語的發音中,從一至十,只有‘三’為平聲,其余九個數字都是仄聲,因此,如果要在數字中調節平仄,‘三’出現的幾率是百分之五十,獨占半壁江山。所以,我認為,‘三’多見于漢語表達,具有豐富的象征意味,原因之一就是聲調上的特殊性?!?/p>

童年的成長環境使得金文京對語言和語音非常敏感。金文京的家庭是居留在日本的韓裔,從小家里說的是韓語,上學和社交是日語,雙重母語自由切換,讓他很早就注意到語言之間的異同。

韓語和日語在語法、語序上有極高的相似度?!肮糯n日在引入中國漢字時,最麻煩的是聲調,所以他們都放棄了聲調。韓國人和日本人在掌握了對方語言中三五百個漢字的讀音后,就比較容易猜出對方的話。這樣說吧,北京話和廣東話的差別也許比韓語和日語的差別更大。如果有心的話,學會了韓語或日語中的一種之后,再學另一種其實很容易?!苯鹞木┱f。

更讓金文京感興趣的是相似性中的差異。韓語和日語中的漢字詞匯有80%相同,但通常讀音不同。同樣是漢字詞,為什么讀音會相差那么大呢?這是他小時候的困惑之一,也是他后來選擇學習中文的重要動機。

從研究中國古典文學起步,逐漸將研究領域聚焦于元代以后的俗文學,再涉及整個東亞漢字文化圈的文化現象、漢字現象,金文京的研究對象乍看似博雜,其實自有其文化脈絡。古代的日、韓、越南等國受到中國文學和文化的影響,漢文文體和漢字在這些國家所產生的變化,與元代以后漢文文體在中國內部的變化,其實有著可以相互啟發的變化路徑。盡管已經從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的所長位置上退休,金文京依然擔任日本中國學會理事長,周游于中日韓三個國家的漢字世界,就像他的專著《<三國演義>的世界》。

從“讀杜會”到“讀曲會”

金文京走上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之路,直接受到日本已故漢學大家吉川幸次郎的影響。他念高中的時候,吉川幸次郎的全集開始出版,金文京一本一本地買來“拜讀”,開始對中國文學、文化產生強烈興趣。進入慶應義塾大學之后,他毫不猶豫選擇了中文系。大學畢業后,他考入京都大學大學院(即研究生院),在田中謙二的指導下攻讀中國文學專業的碩士學位。

田中是吉川幸次郎的弟子,金文京考入京都大學時,吉川先生已經退休?!暗苄疫\的是,我參加了吉川先生發起和主持的‘讀杜會’,有機會聆聽吉川先生的教誨?!彼^的“讀杜會”,就是專門研讀杜甫的讀書會。讀書會是日本關西地區的大學通行的治學方法,師生共聚一堂,逐字細讀研究對象,有時一場讀書會持續十幾年。

那時候金文京接觸到的中國文學還是典型的“雅文化”,“主要是四書五經、先秦諸子、史書和唐詩宋詞”。這些也正是古代日本和韓國接受的中國文化的主流部分。一次旅行完全改變了他對中國文學的想法。那是1970年代,一次偶然的機合他在香港看到了中國戲曲?!爱敃r非常驚訝,這完全不像我所知道的中國,中國居然有這樣的東西”。后來他才慢慢明白,任何國家的文化都有不同層次,有高層與低層之分,而中國的高層文化與低層文化的差別很大,特別是元代之后的戲曲,“一千多年來韓國和日本接受中國文學中最薄弱的一環就是戲曲”。

與歐洲很不一樣的是,古代東亞的交流主要依靠書籍?!半m然中、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